【海嶠人物萬象】 章太炎寓台論維新

文與圖/黃議震 |2016.03.23
2289觀看次
字級
章太炎〈記永曆帝後裔〉部分手稿。 圖/黃議震
章太炎〈記永曆帝後裔〉部分手稿。 圖/黃議震

文與圖/黃議震

光緒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九八年,是中國近代史上驚心動魄的一年,一場以慈禧太后為主發動的戊戌政變,譚嗣同、康廣仁、林旭、劉光第、楊銳、楊深秀俱於九月二十八日(農曆八月十三日)遭誣冤殺,一片腥風血雨拉開晚清的整肅之幕,而樸學大師章太炎在傳言清廷將下「鉤黨令」(註❶)之下避地台灣,十二月四日(農曆十月二十一日),攜家抵達台北。

抵台後的章太炎在日人山根虎雄介紹下,任《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記者,在數日後的十二月十一日,該報即刊出章太炎在台灣發表的第一篇文章──〈祭維新六賢文〉,這篇寫於渡台之前的農曆八月、戊戌六君子遇害之後,章太炎還沒來得及於黃浦江畔「以清酌庶羞致祭」(註❷)誦讀的祭文,卻意外地首發在沈葆楨筆下無可如何的遺民世界。

之後的六個多月的寓台歲月裡,章太炎在任職的《台灣日日新報》陸續發表大量的詩文,其中有為維新不平抨擊清政府者、有就旅台見聞而對台灣發展提出建言者、有論亞東及國際形勢者、有佛學自見者、有學術的學思心得、有與文友的詩文酬唱及批語、有答梁啟超、康有為等人書,共計章太炎發稿於《台灣日日新報》的篇目有五十九篇之數(其中有識語兩則)。

其中關於戊戌維新名篇諸如:十二月十六日發表的〈清廷偵獲逋臣論〉一文,嘲諷慈禧「聖神文武自比於補天之神」女媧,為縛捕康有為密諭駐東京公使竟為穿窬草竊之行,而罔顧國際公法在異國從事荊軻的刺客行為,「公使雖智勇絕人,其能抗違公法,以闌入鄰國所治之域哉?」此案最終只有自露窘態,淪為彼邦的一則笑談。

十二月二十五日,章太炎以「菿漢閣主」署名刊載的〈書清慈禧太后事〉一文,再批慈禧太后「惡直醜正」而以陰鷙興革政之獄,文中「以殄戮志節之臣者至於三數」揭露其三十年的秉政之間發動了三次殘戮忠良的政治風暴。

而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章太炎又以署名「菿漢閣主」發表〈黨碑誤鑿〉一文,駁斥東京《朝日報》載張之洞、劉坤一為改革派之說,文中以「乃自八月政變,張反倒戈新黨,凡七發密電至京,諂諛長信,無所不至。」揭發張之洞在八月的戊戌政變中出賣維新黨人,政治操守實為可疑。

綜觀章太炎寓台期間所發表的文章與《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的風格,及日本遂行順適地統治台灣的目的著實不同,再加以清廷對日本的壓力(註❸),使得多次以署名「台灣旅客」,投書於梁啟超主編之《清議報》的章太炎,不得不結束這趟無奈的台灣之旅,於一八九九年六月十日(農曆五月三日)從基隆搭船轉赴日本,不再回頭。

曾經大聲鏜鎝地主張「以革政挽革命」(註❹)的章太炎離台後,改變了他的主張而走向革命之路。五十年後,其門人黃侃的弟子潘重規、林尹、高明、張隆延……在一九四九年的一片大遷徙中或前或後渡海來到太老師章太炎曾避禍的台灣,移「章黃學派」一脈,植於田橫之島,落地生根。

註解:

❶出自湯志鈞編《章太炎年譜長編》(增訂本)上冊,中華書局(北京),二〇一三年三月第一版,第四十三頁。

❷出自章太炎撰之〈祭維新六賢文〉。

❸出自湯志鈞著《章太炎傳》,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五年十月,第五十六頁。

❹出自湯志鈞編《章太炎政論選集》,中華書局(北京),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第八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