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薩利納圖爾達鹽礦是位在羅馬尼亞第二大城圖爾達(Turda)一個歷史悠久的巨大鹽礦,這個鹽礦坑遠古時期就已經存在,自十一世紀起,出產礦鹽長達八百多年,直到一九三二年才關閉。當地政府後來將它做為鹽礦博物館,其悠久歷史見證了人類發展的足跡,一九九二年開放那一天,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的人到訪,被評選為「最美麗的地底奇景」之一。
薩利納圖爾達鹽礦坐落于羅馬尼亞北部克魯日縣圖爾達市郊,自古即出產食用鹽,關閉後,二戰期間曾被當作儲備戰略物資的倉庫。
鹽礦有兩個大門,一個位於市區,是原來採礦時的主礦道入口,另一個在市郊外五公里的地方,是新建的入口,主要便於駕車前來的遊客。遊客可以買票進入鹽礦的大門,主礦道經過改建已呈平直容易行走,這裡曾是向外運送鹽的坑道,這裡也有展覽廳,保留許多從前運送鹽的工具和歷史資料。
再沿樓梯繼續往深處走,就能看到一個極深的巨大礦坑,裡面燈火通明。最醒目的是遠處的摩天輪,向下俯視,還有一個小湖,湖中還有迷你碼頭和十多艘小遊艇。巨坑有電梯直通下方的遊樂場,這裡是原來礦坑的底部,後來建成了巨大遊樂場,有乒乓球、籃球和高爾夫等各種球類的運動場,還有摩天輪可搭乘,也可租船在地下湖繞上一圈。
廢棄的薩利納圖爾達礦坑在地下一百二十公尺的深處,當初人們發現礦坑內常年保持在攝氏十到十二度,四處都是鹽的結晶,溼度達百分之八十,幾乎沒有任何過敏原和細菌,對於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是很好的避難所,而呼吸飽含鹽分的空氣有益肺部健康,政府便積極投入資金把這個廢棄的鹽礦進行改建。所以除了外地遊客以外,當地民眾也很常到此遊玩。
二○一○年政府再度擴大修建,整個鹽礦採用木材、金屬和人造光做設計,呈現科幻和神祕感,猶如遺世獨立的樂園,也讓歷史遺跡散發出不同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