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T延續歷史 敘說原民故事 李祖翔 |2016.03.22 語音朗讀 242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花生騷工作室的總店在大稻埕,右起是品牌行銷的Derla、及設計師Woods。圖/記者楊祖宏 火種鳥的服飾,取自火神祭及傳說中紅嘴黑鵯、藍鵲的故事。圖/記者楊祖宏 花生騷賦予文創商品傳統精神,如阿美族家徽八角星。圖/記者楊祖宏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您是否曾經具體感受過親友想傳達的愛?有人專程購買「花生騷(WasangShow)」販售的衣服送人,他們忍不住讚美:「感謝!讓我穿上這麼有意義的衣服。」花生騷以原住民為素材,承載光明、希望、勇氣、祝福、事業以及生命的豐收,融入創意,讓情感與故事存在潮T與紙膠帶中。 創辦人說,這是用另類方式傳承文化。 連接文化 掙脫傳統枷鎖 成立於二○○一年的花生騷,是Derla與好友Woods就讀長榮大學媒體設計科技系時創辦,當時創意市集正興,喜歡插畫的他們,將畫印在T恤上販售,頗受好評,便有了創業的念頭。 由於Derla出身太魯閣族,畢業後又擔任原民歌手經紀人,開始對自身的血脈產生興趣,「我外公為我取了有花生意涵的名字『德拉』,為的是勉勵我不要忘本,我定義莫忘初心,因此品牌的名字才有了花生二字。」Derla希望品牌能不斷提醒:謹記部落發展的責任,透過潮流設計幫助族人! 三年前,花生騷工作室落腳大稻埕,有了實體店面,分店還開到台北信義誠品。總店內最顯眼的圖案莫過於貓頭鷹,Derla說,貓頭鷹服飾是最經典商品,原來太魯閣、阿美、布農和鄒族都有貓頭鷹的圖騰,象徵生命與希望,「原住民會以貓頭鷹的叫聲判斷產子性別,如咕咕、唧唧,所以有客人買這種衣服送新手媽媽。」購買該款服飾的人能分享祝福,衣服不再只是美觀、時尚而已。 擁抱自然 走進神祕傳說 人氣商品「口袋森林」更別出心裁,Woods指著一件灰色為底、左胸口有棵大樹的衣服說,通往太魯閣的方向有棵百年茄苳,在蘇花公路拓寬時要砍伐,經過村民奮力爭取,得以保存,所以認為老茄苳有祈求族人、森林、部落文化共生共存的意念,因此在衣服的胸口上設計一棵樹,象徵種在心房,提醒人們對原民及大自然的認同,「樹下有個太魯閣織布形式的口袋,縫製材料取自同一條布,因此每件衣服的花紋略有出入,限量生產近二百件的衣服還是獨一無二。」 Derla與Woods享受終日遊走史料文獻、穿梭部落村民間的生活,更愛穿自己家的衣服,去年冬天,兩人就同時穿上布滿泰雅族神鳥「希利克鳥」的服飾四處趴趴走,Woods說,這款衣服最能代表他們的創作理念:「從傳統中找突破點。」 指引方向的希利克鳥,是泰雅族的占卜鳥,原住民在婚喪喜慶及狩獵前都會注意鳥的飛行、叫聲以決定吉凶,不過,牠究竟屬於綠繡眼或繡眼畫眉?沒人能說清,只能肯定是綠色的,而花生騷卻為希利克鳥披上藍色與紅色的色彩,Derla笑說:「我們沒有要侷限牠屬於哪一種鳥,只採用泰雅族的代表色紅色與客人喜歡的藍綠色,弄出兩個版本。」創新之餘,他們又到日本考察,加入流行的「碎形(零碎幾何)」,同時增強內裡材質,讓衣服有傳統有時尚,有創新又受大眾喜愛。 國際交流 照顧原鄉兒少 「我希望全世界都知道部落文化是台灣人最珍貴的財產。」Derla希望改變從前族人口傳歷史的方式,用衣飾承接文化。十五年中Derla與Woods一直在探訪部落,深深為各族特質著迷,Derla從一開始的不了解原住民,到現在能侃侃而談,道出「阿美族是太陽子民、有八角星家徽、色彩使用鮮豔、天生熱情,布農族內斂,山中泰雅族最強悍、充滿生命韌性」等如數家珍的體會成長,連自己都吃驚。 花生騷目前的來客以日、港為主,港人喜歡衣服、束口包,因為每個故事象徵一個族群的演進,標籤上還寫了英文與日文版的故事;日本人愛文具,如頗具特色的紙膠帶,圖案有阿美族家徽八角星、卑南族迎賓花環、達悟族造船傳說、賽夏族矮人。 最近有一件令他們感動、為之振奮的事,他們說,按阿美族豐年祭的規定,未成年的族人得連續參加五年才能穿傳統服,沒有適當的衣服又嫌麻煩,離鄉讀書的都蘭小朋友少有人回去,注意到這個現象後,花生騷開始為小朋友設計服裝,有孩子開心地年年返鄉,就為了蒐集每一次的T恤。 前一篇文章 肖像畫師 留住最好時光 下一篇文章 網拍擺脫低薪 買賣間貼心客戶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