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的長期照顧(簡稱長照)財源採取稅收制,傳以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可能調升作為財源,引發業界憂心資金外移及衝擊經濟。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隨即對媒體明確表示,因營業稅影響經濟層面廣泛,「目前沒想這件事」;但遺贈稅僅會微升而非陡增,「初期應該是綽綽有餘!」換言之,新政府的長照財源採加徵「指定用途稅」的方式支應。
從新總統的言談,可體會她對於即將推動的重大政策努力用功。但就總統的崇隆地位言,其實只要闡述施政目標和宣揚理念,展現高度,點到即止,就是恰到好處;無必要著墨過深或釘住某一固定數據,才能免除往後施政上的爭議。
選前的政見是基於吸引選民而設計,未必經過集思廣益,兼籌並顧。長照的經費,民進黨推估只需三、四百億;和許多財稅、社福、醫療、公衛等學者專家的估計數字少則七、八百億,多則上千億,相去甚遠。正可利用執政前的空窗期檢視該數據的正確性,是否過於侷限在一、二位學者的主見上?應否兼聽更多專業的意見?對自己的推估有十足的把握,發現數據不會太離譜之後,再來重述自己的理念。
涉及專業或職掌的深度部分,最好還是讓未來的行政院長或主管部會首長去表達意見,才能避免讓這些閣員綁手綁腳,以免屆時有滯礙難行,甚至有跳票之虞。
準閣揆林全稍早曾提到「經濟未好轉時,不考慮加稅」,難免讓各界誤以為遺贈稅調升不在考慮範圍。於是新總統趕忙澄清「不加稅」是指一般租稅,但為特定目的而加課的指定用途稅,如遺贈稅指定用途於長照制度不在此限。可見「澄清誤會」是位高權重者應該極力避免的麻煩,也是為政不在多言的道理所在。但她又說「未來將會視長照財源需求,再來考慮遺贈稅要調高到什麼程度,現在不會讓遺贈稅陡升」,又讓各界以為遺贈稅的稅率頂多將調漲至百分之二十,等於又嚴重限縮財政單位的彈性空間和自主範圍。
持平而論,研究報告指出,遺贈稅稅率調高至百分之二十頂多只能增加幾十億元的稅收,離三、四百億元的目標甚遠。而且還有更多的搶錢問題,尤其是來自同黨派的地方首長的壓力更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民進黨全面執政,同黨的地方政府首長和代表地方民意的區域立委,無不藉機向同黨的中央開口伸手。如中油總公司是否遷至高雄,總統府和立法院遷移中南部的呼聲甚囂塵上,已讓中央政府頭痛不已。而遺產贈與稅又是「共分稅」,直轄市可分五成,省轄市和鄉鎮市可分八成,中央本來就分不到一半。未來遺產贈與稅調高增加的有限稅收,又超過一半歸地方所有,如何能說服同黨的地方政府指定為長照財源,恐怕要多費口舌。不和地方政府共分,不但被民眾質疑,又可能引發中央與地方的搶錢衝突;若共分,等於中央幫地方作嫁衣裳又無法兌現已經開出的支票。
新政府的當前急務,應該是先請客觀的專業人士點出政見的盲點及政策滯礙難行之處,並提出更務實可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