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聽到「殯儀館」是唯恐避之不及,但江羚瑜卻很反骨,兩年前她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火化場二樓,看到一旁貼著「義工招募」的海報,決定來當義工,她把這兩年看到的生離死別寫成《天堂門口的最後祝福》。圖/江羚瑜提供
【記者羅佑純台北報導】一般人聽到「殯儀館」是唯恐避之不及,但江羚瑜卻很反骨,兩年前她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火化場二樓,看到一旁貼著「義工招募」的海報,決定來當義工,她把這兩年看到的生離死別寫成《天堂門口的最後祝福》。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死了的人,而是活著的人,告別式裡經常看到一群人哭哭啼啼,從他們的眼神及動作,感受到他們對往生者的不捨,我常想,如果能在他生前,多跟他說說話,或跟他和解,是不是遺憾就不會這麼多?」在二殯看了很多的生離死別,也改變了江羚瑜對人生的看法。
溫暖恆常在 轉念惜生命
在二殯,偶爾會看見「風光大葬」的盛大排場,不論是政府官員、黑道小弟,大家在場內哀戚地參加公祭;在場外,有的人很熱絡打招呼,有的人很不甘願的被拖來充場面,警察在一旁錄影存證,甚至是做起筆錄,「這些排場看似很了不起,但只是做給活人看。」
每當她看到抬棺人員拎著迷你棺木走入火化場,是最令她揪心的時刻。「棺木裡裝著小嬰兒,礙於傳統習俗,父母不能送,可是嬰兒還太小,他們來不及擁有朋友,甚至連同輩的親戚都沒有,他只能孤零零的,被提著去火化,當下好希望他的父母能來送他一程……」
「想自殺的人,應該來殯儀館走走,就會發現身邊的人有多愛你。」江羚瑜強調,許多人選擇自殺,是因為看不到身邊始終存在的溫暖,可是只要多看幾場告別式,他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人關心他,自然就會轉念了。
心中有遺憾 當義工療傷
江羚瑜大學畢業後,待過電視台、網路媒體,也出過幾本書,近幾年當起自由的文字工作者。她常利用值班結束後,與其他義工一同整理水果祭品。在二殯服務至今,被許多精采的生命故事感動,相較於別人對此地敬而遠之,反而成為她「心」發現的創作園地。
江羚瑜平時跟著家人燒香拜拜,對信仰沒有太多的想法。不過自從到二殯當義工後,她常去向地藏王菩薩祈求。
她說:「這裡的地藏王菩薩很靈驗。」每當遇到困難時,她總是向菩薩訴苦、祈願,菩薩也都一一滿願。
「我不是個天性樂觀的人,很多人來這裡當義工,是來療傷的。」江羚瑜觀察發現,有些人因親友驟逝,心中藏著來不及告別的遺憾,而來當義工,在義工服務中得到自我療癒,從而協助家屬找到支持的力量。
回想過去當義工的點滴,江羚瑜望向火化場樓上的煙囪說:「每當火化看到陣陣清煙往上飄,總覺得是各路神明來接引往生者,火化場宛如飛往天堂國度的登機門,聚集了眾多的親友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