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成立全台校園第一個「工業4.0中心 」,進駐多項業界最先進的硬體設備及智慧軟體,造價上億,大三學生就有機會操作「自動化智慧生產線」。工業4.0即是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重要性不言可喻。
工業4.0以自動化為主軸,具體而微的象徵就是機器人,或總體稱為人工智慧。日前韓國圍棋棋王三連敗給谷歌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也有劃時代意義。韓國棋王賽前揚言要五戰全勝,第二戰賽後記者會坦承「震驚」,「我無言以對,我無法找到『它』的漏洞。」AlphaGo從序盤階段就不斷下出罕見變招,專家驚呼,從未看到有「人」如此下棋。
工業4.0原是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計畫,用來提升製造業的電腦化、數位化與智慧化。面對更自動化的智慧機械,未來的從業人員將不再只是「操作者」,而是「管理者」,領導智慧工廠中複雜的技術系統。換言之,要能指揮機器人。
智慧工廠橫跨機械、自控、電子、資工、工管等領域,人力除了更偏重管理層面,還將花費更多時間研發及改善製程。工業4.0的核心關鍵是技職人才,而德國技職教育有目共睹。未來台科大學生修習基礎課程後,到工業4.0中心學習,將成為最炙手可熱的人才。
一九九七年,IBM研發的計算機「深藍」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震驚世人。然而,「電腦棋王」近年進步速度更加快,尤其AlphaGo是下圍棋。比起象棋、西洋棋,圍棋複雜程度高得多,棋局變數比宇宙中的原子數量還要多。
圍棋「人機對戰」,機器告捷,標誌著人工智慧的新里程。它們能以愈來愈強大的「悟性」模仿人的天賦。如透過觀察螢幕上物體的運動,學會玩電腦遊戲。透過軟體程式加「自學」,如滾雪球般愈變愈聰明,駕馭了圍棋這種高難度挑戰。
在大數據時代,電腦(人工智能)運算海量數據,經常取得以往不可想像的勝利。人類深感挫折,但人類也應欣喜,因為會下圍棋的電腦會是智慧工廠的好幫手,更會是廠商詢問「消費者在哪裡」的最佳顧問。
據日前一項調查,全球半數人工智能專家相信,「人類水平的機器智能」到二○四○年就能成為現實。美國和中國企業對人工智能投入很多,這些企業從大學挖走最優秀的教授及博士生,提供資源和工具,讓這些科學家從事研究。
「圍棋智慧」可以增進人類福祉,節省勞動力只是基本功能;還能用來因應氣候變化,治療傳統痼疾。當然,這也引發種種道德問題,正如基因重組的醫學倫理。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年曾警告,人們必須小心,圍棋不是無關緊要的問題,「人類水平的機器智能」最終可能比所有人聰明。
圍棋原被視為人工智慧無法超越人類能力的象徵,即使能戰勝棋王,至少還要十年,但發人深省的棋局,時程加速了。無論如何,科技不會等待人類討論。「工業4.0」來了就趕不走。除了台科大,台灣的大學都有必要加緊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