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基會近日的調查,台灣的免洗筷有半數含二氧化硫,甚至有些許還含鉛、螢光劑或油墨等污染物。此一調查對於大部分的外食族是一大警訊,也提醒民眾應思考是否還要長期使用免洗餐具。
方便性高是免洗筷特色,因此消費者往往忽略了免洗筷所衍生的健康與環境問題。免洗筷本身取材自樹林,製作手法粗糙,有良心的公司會依法規製造,沒良心的就隨便染油墨、浸泡漂白水或螢光劑,而且運送過程容易碰觸老鼠、蟑螂等傳染病源;此外,免洗筷用完即丟製造垃圾量,造成環保危機。
因此,唯有建構「環保、健康勝於方便」的理念,才是防微杜漸甚至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中山大學在本學期開學時,特別贈送新生環保餐具,期許新鮮人能響應健康用餐理念,這就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消費者有權保障自己的健康,也有義務杜絕黑心業者,由現在起使用環保餐具,相信會讓自己的健康及台灣的環境更美好。
陳敬典(北縣永和/大學生)
報載免洗筷問題一籮筐,相信國人對免洗筷問題會更加重視。可是如果國人願意為了健康而投入環保筷的懷抱,我們應先認真的檢視,台灣的飲食環境對環保筷的支援,是否足夠?
筆者父母使用環保筷多年,最大的不便在於環保筷使用後的清洗問題。許多餐廳缺乏清洗的設備,使用過的環保筷若沒有馬上清洗,容易留下油漬跟污垢,即使用衛生紙擦拭,也無法有效清除較為深層的油垢,長久下來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若要讓環保筷普及,勢必要以政府及消費者的力量,讓餐飲業者有誘因、動力建構環保筷清洗的環境。
此外,有些餐廳會給予攜帶環保餐具的客人折扣優惠,若能普及此項措施,應可對環保筷的推廣有助益,畢竟環保餐具不但有益消費者健康,店家也可降低成本,造成雙贏局面。唯有努力建構環保筷無障礙環境,才能真正解決免洗筷所帶來的健康、環保問題。
林家至(北縣泰山/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