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起源,得作考察,但我們確實有不少媒體,或是主動投懷送抱,或是遭到制約,總之,許多年來,它們相因承襲,拼命報導,不是跟風,而是超越世界大多數國家,每年此時都要以美國好萊塢的快樂為快樂,以好萊塢的節慶為節慶。
今年並不例外,也是相當嚴重。
以四家綜合性質的日報來說,《自由時報》的報導最不顯眼,即便如此,也在頭版左下方有張大照片提示,另在娛樂版放了三又二分之一版。《聯合報》的頭版投入中央位置,相當搶眼,超過半數空間給了奧斯卡之後,亦猶未足,該報再用三版全部,以及娛樂版折合三個半版。
《蘋果日報》與《中國時報》更嚴重,兩報都推出增刊,包住頭版,對購買紙版的讀者來說,增刊反而變成新的頭版,無法不看到。蘋果的四版增刊有一版放廣告,中時顯得「慷慨」許多,四版全部都是亮晶晶。然後,蘋果與中時,另在娛樂版又是大放送,再添三個及兩個整版。
四報平均下來,每家報社用了五個版免費張揚好萊塢的氣勢,聯繫好萊塢與台灣讀者的「感情」。想來,當日台灣電視的畫面一定也是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這個報導篇幅是多還是少,得作比較。
先看南韓,發行量最大的兩家《朝鮮日報》與《中央日報》,以及第四及第五的《韓民族新聞》與《韓國日報》,要在頭版看到好萊塢,門都沒有。四家報紙較少的是三分之一版面,最多是一又三分之一。四報平均是,每一家用一點零五版面,算是比意思、意思還要多些,很夠意思了。
次看香港,《星島日報》頭版有小提示,另外還花了三個娛樂版;《明報》頭版有醒目的提示照片,另有三版半關注;發行量較大的兩家報紙,也就是《東方日報》與《蘋果日報》的頭版提都不提,僅在娛樂版放送,前者支付三個版,後者「吝嗇」,用了大約兩版半。因此,香港四報平均一家給了頒獎典禮,略多於三個版。
最後是近年來,好萊塢垂涎欲滴的中國大陸市場,其報紙是怎麼呈現奧斯卡典禮的?廣州發行量最大的《南方都市報》雖然在要聞的二與三版各有一篇,卻是沒有圖片而是借題發揮寫評論,八個娛樂版是投入了三個版。但由於對岸這些報紙的一版篇幅僅及台灣之半,因此《南都》呈現好萊塢的總量,少於兩個台灣版面。北京的《京華時報》在頭版有提示,另有將近四個娛樂版。《東方早報》在上海,是兩版半。《華商報》在內陸(西安),其頭版提示加上其他位置,不到五分之三版。所以,從南到北、自西部的內陸到東端的海濱,對岸報紙「奉獻」美商電影工業的面積,僅約折合台灣報版面的一個又多一些。
事情很清楚,我們的媒體太過耽溺於好萊塢奧斯卡。但這跟「轉型正義」能有啥關係?有。《史明口述歷史》作者之一藍士博說,南韓拍得出《華麗的假期》,七百萬人看,我們應該也要拍。台灣史專家薛化元教授說,歷史真相要能有效傳播,轉型正義要能如此,撫平人心、不再重複慘痛歷史的學習,才算啟動。但這就是問題,我們的傳媒免費大肆宣傳好萊塢,強化好萊塢滅頂台灣電影工業的能耐,此情此景,又怎麼能夠有效傳播歷史真相,拍出《華麗》之類的作品,在正規教育之外,有效以寓教於戲劇的影音工具,傳播歷史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