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茱莉雅整理
本周學習達人:莊淇銘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研究教授)
「學習」是增加競爭力的重要管道,但莊淇銘卻是國內第一個提出「知識競爭力會隨時代改變」概念的學者,強調:知識雖無貴賤,但不同時代需要不同的「核心能力」,所以想要保持競爭力,學習方向也要隨時代而調整!
舉例而言,工業社會中,化學工程系比環境工程系吃香,進入知識社會,環工系反而是當紅炸子雞;工業社會,考上師範體系、拿到博士學位形同捧住鐵飯碗,但如今畢業就失業,博士生也同樣領二十二K;過去外科及婦產科醫師收入最高,但如今皮膚科、整形外科更具競爭力。
再者,農業社會中,有創意的人往往被視為「離經叛道」,但如今的社會,沒創意的人很容易被認為「沒頭腦」。又如,農業社會覺得:口才好的人是「巧言令色」;但進入創新社會,口才不佳不但會被認為「自閉,無法溝通」,還可能連努力的成果都被別人掠奪一空。
莊淇銘最近將出版新書《第五波》,意指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再進入「資訊社會」(第三波),之後再進入「知識社會」,未來將進入「創新社會」(第五波)。隨著時代演進,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不斷轉變中,換言之,如果同樣要花時間、金錢、體力投入學習,不妨學習未來具有競爭力的知識和能力。
至於如何才能嗅出何者為「未來產業」?莊淇銘建議,不妨先收集近幾年財經雜誌每年統計全球及國內的五百大企業列表,然後仔細分析哪些公司排名不斷往前推進,哪些公司逐年退出前百大企業,從中便可了解哪些是未來產業?這些產業需要哪些能力?並據以規畫未來學習的重點。
●今天上午7:20~7:30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同步刊播「LQ大聯盟」相關訪談,收聽頻率FM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