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佛光山舉辦「印度菩提伽耶國際三壇大戒」,邀請斯里蘭卡、緬甸上座比丘,為戒子傳授比丘尼戒。
圖/資料照片
參加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會的戒子,在大雄寶殿內受持出家戒法。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一九六二年,台灣第一家電視台「台灣電視公司」成立,那時候,電視台每天播出的,多數都是基督教或天主教光啟社製播的節目。可憐的佛教,一直在等待的煎熬裡度過。到了一九七九年,才有一位信奉回教的電視節目製作人白厚元先生,以每集要價十二萬,問我是否願意在中華電視公司製播每周半小時的佛教節目。對我而言,這實在是天價。
但是,為了佛教的弘法傳播,我咬緊牙根,好不容易製作的第一個電視節目《甘露》,提供一個二十四分鐘的節目,並且興致勃勃的在《中央日報》刊登廣告說:「一九七九年九月四日起,每周二晚間七時至七時三十分,將在中華電視台推出由佛教製作的節目《甘露》。」
報紙刊出後,蔣夫人(宋美齡)馬上下令不准播出,我找郝柏村先生、蔣緯國先生幫忙,但是,他們也無法挽回情勢。我氣憤地向當時的中華電視台總經理梁孝煌先生表示抗議,他們反對的理由是,因為節目裡面有我三分鐘說話。我說:「我不是在宣揚佛教,而是在宣導要正信的盂蘭盆會,改良社會風氣啊!」他說:「和尚不能上電視!」我奇怪地問道:「你們的電視連續劇裡,不也都有和尚嗎?」他竟說:「那個是假和尚,可以。」實在不得辦法,節目共有二十四分鐘,把我講話三分鐘去除,只剩二十一分鐘。
又有一次,《中央日報》記者告訴我,慈航法師的肉身不壞的消息,蔣夫人如果在台灣,也不得發表,因為蔣夫人去了美國,所以記者就大膽的全版報導。由於蔣宋美齡信仰基督教的關係,所以當時台視、中視、華視對於佛教上電視都很害怕,但是為了宣傳教義,我也就無所畏懼的不斷爭取。
像這樣一季三個月的遊說各台播出節目,實在說,這是很不容易。因為在那個時代,哪一台的明星或節目,是不能到其它電視台演出或播出。所以,像我這樣遊走三台,也算是非常特別。
最後,經由名製作人周志敏小姐從中協調,終於又促成佛教第二個弘法節目《信心門》,於一九八○年在中視播出。每次收看的觀眾都將近兩百萬人,普遍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這是因為一九七五年蔣中正先生逝世,蔣宋美齡女士出國,我們佛教電視弘法的生命才得以延續。
後來佛光山的電視弘法,陸續就有台視的《星雲禪話》、《每日一偈》、《星雲說喻》,中視的《星雲說》,華視的《星雲法語》等節目,每錄一集,電視台就給我六千元。所謂三十年的風水輪流轉,過去我到電視台做節目,每一集要花十二萬,現在換成電視台每一集給我六千元,可見大家對佛教肯定和接受了。
此外,我寫的長篇小說《玉琳國師》,沒想到初試啼聲,即蒙受讀者歡迎。後來,多次改編成劇本,錄製成廣播劇,在電台播放,拍攝成電影,在劇院演出。其中,以二十年前由勾峰先生改編製作的電視連續劇《再世情緣》,最為轟動,連海外地區都爭相播放。
想起過去,台灣的電視台每天下午都會播出一小時的京劇節目,但我感到,京劇裡的唱腔,光是兩個字拉得那麼長,一句話也要唱得那麼久,實在引不起觀眾的興趣。其實,我們也不懂唱腔、曲韻,總覺得京劇要改良,聽戲的人口才會更多。
說來,佛教也和戲劇的命運相同,假如不圖改變,因為保守,沒有通俗化、大眾化,就沒有人聽,也沒有人講,沒有人學佛,沒有人信佛了。
(三)傳戒
過去,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佛教,並沒有出家戒律。所謂「戒住則僧住,僧住則法住」,僧住就要傳戒。真正發起傳戒,是在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台南關仔嶺的大仙寺想要傳授三壇大戒,白聖法師得到這個機會,就和政府交涉,由中國佛教會主導來傳戒。
這一次傳戒,由開參法師任得戒阿闍黎、智光法師任說戒和尚、太滄法師任羯磨和尚及道源法師任教授和尚,有證蓮、南亭、慧峰、煮雲等法師任尊證師。白聖法師任開堂、戒德法師任陪堂。由於南亭法師有事,臨時不能前往,就由我代理,所以,在台灣佛教第一次傳授三壇大戒的堂上十師當中,我也躋身其中,留下一張照片紀念。
當時中國佛教會規定,一寺一年傳一戒,輪流舉辦。所以,獅頭山元光寺、台北十普寺、基隆月眉山靈泉寺、台北觀音山凌雲寺、台中寶覺寺等都陸續舉辦。
早期台灣傳戒的主權在中國佛教會,必需得到佛教會的同意才可以舉辦,戒牒也都必需由中國佛教會來發。我在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就登記要傳戒,他們有的廟都傳了二、三次了,一直等到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才輪到我。
那個時候,佛光山還沒有得到高雄縣政府的寺廟登記,原本想,就以佛光山派下有寺院登記的寺廟來傳戒,例如宜蘭的雷音寺或基隆的極樂寺。後來,陳洦汾幫我成功取得寺院登記,我就以佛光山寺的名義來辦了。
為了平衡人事,我請來淨心法師來做總開堂。當時,一張戒牒要五百塊台幣,錢都付了,中國佛教會的淨良法師也不給我戒牒。甚至傳在家戒會,一張戒牒也是要付五百塊。後來,我就索性不管他了。傳戒是好事,對社會秩序的重整,道德的提升都有幫助,我傳我的戒,他也奈何不了我。
一九七七年,佛光山首度傳授三壇大戒,三個月的期戒儀軌,都是依照大陸叢林傳戒規矩進行。邀請授經阿闍黎陞座開示、演禮、正授、為戒子上課等,等於是短期的佛學院。除了由我及真華法師、煮雲法師擔任三師外,也禮請海內外諸山長老,如月基、悟一、隆道、開證、竺摩、普淨、鏡盦、天恩法師等,擔任尊證阿闍黎和授經阿闍黎。戒會的莊嚴殊勝、行事縝密,被譽為模範戒會。
三壇大戒
儀軌回傳大陸
佛光山此次的戒會,特別針對過去傳戒沒有二部僧受,直接從沙彌、比丘到菩薩戒壇,因此我交代負責戒會的慈惠法師,根據佛制,制定二部僧受(一僧一尼)的儀範,比丘由比丘傳授,比丘尼由比丘尼傳授,從此,三壇大戒的儀軌才算完整。後來,擔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的淨心法師主持傳戒,也來跟佛光山拿這套儀軌,如今也回傳大陸了。
過去,在大陸三壇大戒中,男眾比丘才能擔任引禮法師,女眾比丘尼只能稱「引贊師」,也就是協助、贊助的意思。但是,在佛光山的戒期,統統都稱「引禮」。因為佛法講究的是發心,不是男、女外相或在家、出家,只有踐行平等思想,才能和佛心相應。
後來,在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也舉辦過一次三壇大戒。西來寺從一九七八年起,歷經十年的籌建,終於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落成,被譽為北美洲第一大佛寺,由慈莊法師出任首任住持。落成之際,同時傳授萬佛三壇大戒,共有來自十六國家,三百位僧眾求受大戒。
一九九一年,佛光山再度舉行為期三個月的「萬佛三壇羅漢期戒會」。有來自美、韓、泰、尼泊爾、馬來西亞、印尼、香港、新加坡、越南等十一個國家,五百多位戒子海會雲來集,創下漢傳佛教史上戒期最長、教學最殊勝的紀錄。此次傳戒,一切遵循佛門傳統規矩,包括行腳托鉢,親身體驗原始佛教的弘化生活。
過去,對於南傳佛教沒有菩薩戒,不能發菩提心走入人群弘法,我感到很可惜。所以,一九九七年在佛光山舉行的「第四屆國際佛教研習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南、北、藏傳佛教僧信代表一致聯名簽署,請佛光山寺前往佛教發源地印度傳授比丘尼戒法。
因此,一九九八年二月,佛光山乃聯合南傳、藏傳、北傳佛教界,共同圓滿這次世界傳戒大會。計有來自印尼、泰國、尼泊爾、非洲、日、韓、歐、美等國家地區一百五十餘位戒子參加,並有一千五百餘位在家信眾參加三皈五戒。此次勝會,使得自十一世紀以來,在印度及南傳國家中斷的比丘尼教團得以重光,也為佛教歷史寫下新的一頁。
對於在家眾的戒律,過去傳授五戒、菩薩戒,戒期都要七天;現在因應時代的需要,同時也感到受戒是一時,重要是恆常受持,因此改為二日一夜,給大家方便前來受戒。另外,把體育館或活動中心等會場布置成佛堂,邀請三師授證,也不失為一種方便。
制定清規
不離戒律精神
而對於欣羨出離的生活,但已經組織家庭,不能出家修行的在家居士,除了佛制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一九八八年佛光山首次舉辦短期出家修道會,共有八千人報名,錄取千餘名,分三梯次舉行,這是佛教史上的創舉。
在短期出家期間,必須受出家的沙彌十戒或沙彌尼十戒,過的是出家人出世的生活。也不觀聽歌舞、不坐臥高廣大床、不著花鬘香油塗身……,這樣的出離生活就和世俗人完全不同,讓人可以體會到一種「空無」精神的無限富有。
戒律也是一樣,每個地區都有時間、空間、文化的差異,所以,當時佛陀制戒有開、有遮,依照當地的條件因緣來調整。不管在家的、出家,只要能把四大根本戒律,不殺、不盜、不淫、不妄持好,四威儀、四無量心都能做到,尤其四弘誓願能如實學習、實踐,這樣大概就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佛教徒了。
說起來,中國的祖師大德很聰明,用清規代替了戒律。各家叢林像天寧寺、金山寺,他們的清規都各不同,但都不離戒律的精神。佛光山也制定《佛光山清規手冊》,做為大眾共遵的規矩、制度。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在平常為人處世,應對進退中,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尊重、禮貌,給人接受,慈悲待人,降伏我們的煩惱習氣,時時記得「饒益有情」,所謂「人成即佛成」,這就是佛陀在人間制戒的本懷了。
(待續)
【編按】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共分六個章節:一、總說,二、佛陀的人間生活,三、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四、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五、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六、總結,約數萬字,將陸續於出刊的《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發表,並預計於四、五月間結集出書,與本刊同為贈閱。歡迎有緣人來函索取,或發表撰寫對人間佛教的看法,共同發揚人間佛教。如經錄取,將贈閱本刊並酌資稿酬。再版時一併收錄,做為今日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對佛陀的一份供養。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雙月刊,全冊約五百頁,贈送學校、圖書館、監獄、各級機關團體等。免費贈閱一年(六期),歡迎索閱,參閱廣告版,填妥申請表格,附一年六期郵資一百二十元,擲回佛光山文化發行部。電話請洽07-6561921轉6665-6667。如需較大數量,歡迎助印,每本新台幣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