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綾子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節慶,就是元宵節了。因為媽媽不會因為要準備整桌年菜過於勞累而容易生氣,而且我和哥哥姐姐們更可以因參加廟會活動而晚睡。
我家離村子裡的大廟不遠,兄妹四人每逢元宵節就提著燈籠去廟裡拜拜兼玩樂;廟口有唱戲的歌舞表演熱熱鬧鬧;廟旁則有擺著撈金魚、烤香腸、打彈珠、炸熱狗……等讓我們眼睛為之一亮的小攤子,我們通常都是吃過一輪後,才心滿意足地進到廟裡去。
每到這一天,好久不見的同學、大人們都齊聚一堂,參加元宵節廟裡盛大的慶典。廟裡排滿了一張張桌子,上頭則有用米或糯米做成的烏龜由小排到大。這時,好多人會聚在櫃台前領紅紙條,我們也不例外,領到黏著竹籤的紅紙,便寫上自己的名字、地址、電話等資料,再把紙條插在自己想乞求的烏龜身上;時間一到,負責唱名、博杯、記錄的阿伯們分工合作,然後依序宣布每一隻代表福氣、平安、長壽的烏龜得主是誰。
我家就曾經求取過幾次烏龜;剛求回來的烏龜不論多晚都要放串鞭炮慶祝感謝,並拿到土地公廟裡敬拜;回家後才可以拿來分食。烏龜的頭和腳是有頭有尾的意思,要留給自家人吃,龜身則可以分享給親朋好友。
時光荏苒,經歷求學和婚姻,而離開了家鄉;那有著濃濃童年味道的元宵節,一直在心裡醞釀著,期待有一天也能把這分節慶的美好傳承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