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頭腦 被震醒了嗎?

李碧華 |2016.02.20
1642觀看次
字級
突如其來大地震讓民眾來不及因應,導致生命與財產備受威脅。
突如其來大地震讓民眾來不及因應,導致生命與財產備受威脅。
地震導致土壤液化房屋下陷,土壤重度液化區最好設計為低密度使用,才是解決之道。
新莊民眾對「土壤液化地圖」憂心忡忡,期待降低災害損失。
大直精華區列名其中,使得房價雪上加霜,預售市場重新洗牌。

台灣地震頻繁,震後就會出現土壤液化。防災迫在眉睫,行政院成立防災中心後,立法院昨(十九日)開議,藍團首推災害防救法修正案、都更條例納入防災型都更及建築法修正案,加入專業第三方的勘驗機制。此外,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區位置,被點名的區域連門牌號碼都逐一被房仲業者清楚PO上網,包括大安森林公園東側、大直精華區及新莊新市鎮等都列名其中,使得房價雪上加霜,下跌的預售市場重新洗牌。

在成大土木系教授陳景文看來,土壤液化是因為特殊地質在強震震波攪動造成的現象,他踏在液化噴砂上示範說,雖可以支撐體重,但只要稍一攪動,手就可以伸入噴砂內,這顯示台南市是靈敏性很高液化區,雖然能蓋房子,但遇強震就會失去支撐力。

建築物地表下砂土層的地層結構大於二十公尺,和高地下水位大於三分之二砂土層,就達到土壤液化必要條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李鴻源認為,台北的一個六級地震因土壤液化擴大成七點三級,就會驚天動地的倒掉四千戶房子。「把所有危樓找出來,訂出一個優先順序,該搬離的該搬離、該重建的重建、該補強的補強,同時把避難的訓練所有東西都作出來,起碼不會是個suprise。」

專家近期紛紛發聲。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宏宇則認為,土壤液化改善一方面進行地質改良工作,第二可進行基礎底下設定打樁工程,也就是樁基礎可能要穿透液化層,這樣的話,才可以讓液化不會在建築物底下出現。「房屋倒塌的原因可能很複雜,也有可能當初法規沒有要求這麼多,但是地震之後可能需要更嚴格的設計。」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胡宣德則這麼說。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洪啟德的看法則是,房屋倒塌是本身結構的設計和施工所導致,產生液化的房子大概是屬於比較淺層的、比較低樓層的,甚至沒有地下室的。

土壤液化區不可蓋建築物是錯誤觀念嗎?「老房子如果位於土壤潛勢區的高危險區的話,怎麼樣去強化補強,這個反而是刻不容緩的部分,對於新建房子的部分,其實是可以用建築技術,來克服土壤液化的問題。」建築師李仁豪認為,國內建築法要求建商蓋房之前必須做過「地基鑽探」與「土壤分析」後才能核發建造,基本上,從921之後蓋的新建物都耐得住土壤液化,就怕做得不夠,目前內政部打算將土壤液化潛勢區分三個等級公布,只要透過土壤改良、完善排水措施,即便是土壤液化區仍然還是可以建屋。

公布都更戰略方案將朝公辦都更與防災行都更雙線下手實施,而工程專家與學者無不建議,國土規畫藍圖應該要與台灣災害潛勢圖結合,包括淹水潛勢圖、坡地災害風險圖、土石流風險圖,才能達到治本目標,降低災情發生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