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以來,東南亞出過幾位強人,如印尼的蘇卡諾、蘇哈托,新加坡的李光耀,菲律賓的馬可仕,這幾位強人都已過世,歷史的評價見仁見智,那個世代的強人,碩果僅存的只有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
二○○三年宣布退休的馬哈迪已經九十一歲,擔任總理長達二十二年,退休之後沉寂了一陣子,很快就不甘寂寞,開始指點江山,抨擊他的接班人阿都拉,阿都拉二○○九年提前下台,據信馬哈迪強力拉他下馬有關。
馬哈迪拉阿都拉下台,動機固然出於對馬來西亞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他雖已離開政壇,但是在「巫統」及執政的「國陣」裡還有一定的影響力。
一年多前,馬哈迪開始高調批評現任總理納吉,特別是納吉被指控涉及「一馬公司」七億美元貪瀆弊案之後,攻擊砲火益見猛烈。
但這次馬哈迪恐怕不太容易如願以償。
首先,擔任吉打州州務大臣的馬哈迪之子慕克立,兩周前在一場罕見的逼宮大戲中,被迫辭職下台。
緊接著,馬國檢察署宣布將對馬哈迪涉及毀謗罪進行調查。這兩個動作,顯示納吉並非省油的燈,至今為止,仍然在與馬哈迪鬥爭中占上風。
慕克立遭逼退事件發生於上月下旬。當時慕克立信心滿滿高調反彈,很多人認為他不可能下台,因為吉打州是馬哈迪的家鄉。
哪裡知道前後兩周時間,慕克立發現大勢已去,吉打州議會大多數議員不再支持他,黯然宣布辭職,以保留東山再起之勢。
慕克立宣布辭職後,顯然心有未甘,強調自己遭逼宮的真正原因,是他就多項課題,包括「一馬公司」醜聞、七億美元政治獻金案、消費稅等批評納吉所致。
總理辦公室立即發表聲明,指稱慕克立因失去吉打州議會大多數議員支持,已無法有效施政,才主動求去。
不管怎麼說,「巫統」只花了兩周就撤換慕克立,比兩年前反對黨「人民公正黨」花了逾半年,才撤換雪蘭莪州務大臣還快,最主要原因是馬哈迪在「巫統」黨內的勢力,蕩然無存,逼宮成功,也意味著「馬哈迪時代」已徹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