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人物萬象】 潘重規敦煌六祖壇經之勘校

文與圖/黃議震 |2016.02.17
4083觀看次
字級
潘重規書法作品。 圖/黃議震
潘重規書法作品。 圖/黃議震

文與圖/黃議震

民國九十五年三月二十五、二十六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辦「潘重規教授百年誕辰紀念學術研討會」,潘師故舊門生齊聚一堂,追懷台灣敦煌學開創者、紅學巨擘的潘重規教授。

潘重規先生,安徽省婺源縣人,生於清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年)。十八歲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前身國立東南大學中文系,師從王瀣、黃侃,「黃氏精倉雅訓詁,王氏兼及石頭記,於是道途蕩蕩,廣心博騖。」(註❶)潘師,本名崇奎,幸得章、黃兩大師愛寵,章太炎為之易名為重規,黃侃為之易字襲善,後王瀣作媒,黃侃又將長女黃念容許配與門人潘重規,為其日後發揚師說、繼承「章黃學派」埋下伏筆。

中央大學畢業後的潘重規,初任教武漢湖北高中,後奉師命返母校中文系任教,民國二十四年恩師黃侃離世,兩年之後抗戰軍興,潘重規便帶著黃侃遺孀及家眷,踵校西遷,流離入蜀,後任遷川的國立東北大學教授、國立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聲名日盛。民國三十年二月,潘重規「發表第一篇敦煌學的有關論文〈敦煌寫本尚書釋文殘卷跋〉」(註❷)。自此,潘重規開始了敦煌學的生涯。

渡海來台後的潘重規,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前身省立台灣師範學院國文系,民國四十年潘師於每周日在校內大禮堂開設「四書講座」,風雨無阻,座席無虛,聽眾甚有遠從外縣市趕來聆聽,可見其盛況。(註❸)

民國四十二年六月三十日羅家倫專文公開提倡簡體字,至隔年又發表〈簡體字之提倡甚為必要〉,引起論戰,潘重規以〈論羅家倫所提倡之簡體字〉一文質疑羅家倫論點,羅列數問要求羅家倫逐條解答,文中「請羅先生暫停政務,為廣大民眾更進一解。」引起多位讀者投書報紙,要求羅家倫答覆潘先生之所質疑,數周之後,羅家倫終於打破怯戰之嫌作答,竟謂「我有說話之自由,我也有不說話之自由。」(註❹)潘重規「與羅家倫辯簡體字,擇善固執,至今兩岸多仍繁體字,先生之卓識可知矣。」(同註❶)

民國四十六年夏,潘重規為設法將母親自大陸迎養,遂離開師大而遠赴新加坡,任教南洋大學,幾經周折,得其所願。後以新加坡地利之便,多次奔走於倫敦、巴黎,盡披閱英、法諸藏館所藏敦煌寫卷,先後撰成〈巴黎藏伯二六六九號敦煌毛詩詁訓傳殘卷題記〉、〈巴黎倫敦所藏敦煌詩經卷子題記〉等重要名篇。

離開新加坡後的潘重規,轉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民國六十二年赴法國任巴黎第三大學博士班客座教授,隔年,法國法蘭西學術院有見於先生敦煌學研究的卓越成就,特主動頒予代表法國漢學最高成就的茹蓮獎(Julian Price)。

民國八十一年,先生以八十五歲高齡仍發表〈敦煌六祖壇經讀後管見〉,為文力證敦煌《壇經》為接近於六祖原本之抄本,「敦煌寫本《壇經》只有一萬二十字,惠昕本則有一萬四千字,而明藏本竟增至二萬一千字,足見後世《壇經》版本,不乏後人增補。近代發現之敦煌本,正可讓世人重睹《壇經》原貌。」(同註❷)並駁斥胡適之主張「《六祖壇經》乃出神會自由捏造」之說,論據確鑿,極見先生厚積之功。

先生晚年「發心據北京八○二四號、英倫S.5475號、敦煌博物館及大谷光瑞等之敦煌本《壇經》,細為校定,並工楷手錄定本,力求恢復《壇經》原貌,以提供研究禪宗歷史與《壇經》者重要而正確之資料。」(同註❷)先生自期「凡茲所為,惟欲破除讀敦煌《壇經》的文字障,俾百世以下,讀者如親聆大師音旨。」

民國九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總統明令褒揚:「國學大師潘重規,資賦聰敏,學養深淳……潛心著述,為當代紅學及敦煌學之巨擘,蜚聲寰宇……」

註解:

❶出自《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第二十七輯之《潘重規先生行述》,國史館,民國九十三年。

❷出自《二十世紀人大師的風範與思想──中葉》之南華大學教授鄭阿財撰文〈潘重規先生與二十世紀敦煌學〉,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編,二○○七年一月初版。

❸出自《潘重規教授百年誕辰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之李鍌教授撰文〈永懷先師潘公石禪重規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編印,民國九十五年三月。

❹出自《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之陳新雄教授撰文〈潘石禪師之詩經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編印,民國九十五年四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