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揭密 雷特氏症關鍵蛋白

 |2016.02.16
103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雷特氏症是罕見的複雜性神經失調症,主要發生在小女孩身上,逐漸出現身心退化、扭手、搓手等症狀,甚至只有少數人能活超過二十五歲,台灣約有五百人罹患雷特氏症,中研院生醫所發現激發腦中MECP2蛋白的轉譯修飾作用,動物實驗發現可以改善小鼠社交和記憶,且只要使用既有的固醇類賀爾蒙就能達到效果,研究登上國際重要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國曾拍攝紀錄片「沈默的天使—雷特氏症的故事」,由知名演員茱莉亞羅勃茲主演,這種嚴重的身心障礙症才逐漸被大眾知道。

根據文獻,雷特氏症好發率為萬分之一,都出現在小女孩,小男孩則會早夭,病童通常在一歲半以前都正常,但之後就會出現語言障礙、運動功能失調、記憶力衰退,且病情會在十歲後更加劇,患者通常都活不過二十五歲。

雷特氏症有百分之九十和MECP2基因突變有關,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小媛領導的團隊,發現小鼠身上的MECP2呈現類小泛素修飾明顯減少現象,經過近四年研究發現,透過固醇類藥物或改變賀爾蒙濃度,就能改善小鼠的社交、記憶功能,動物實驗結果提供治療雷特氏症新的契機。

李小媛指出,經過研究證實,包括「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與「促腎上腺皮質素釋放因子」,都會改善雷特氏症小鼠的症狀,理論上使用強效抗發炎藥物可體松或固醇類的賀爾蒙,都有類似效果,但目前仍在動物實驗階段,需要進一步實驗才能確定對人體是否有相同效果。她強調,雖然目前仍無法治癒雷特氏症小鼠,但已經可以有效改善,甚至強化三倍左右,研究或許可提供未來治療或改善雷特氏症新的方向,使用已知的固醇類舊藥也有機會改善患者的症狀。

雷特氏症

病因:X染色體MECP2基因突變

患者:好發於女嬰,推估全台有500到1000名患者,僅80人確診

發生率:1/10000到15000

症狀:常於1到1.5歲時身心快速退化,並出現扭手、搓手、吃手等症狀,隨後語言、運動、社交、學習、記憶能力變差,甚至脊椎側彎、器官衰竭。

治療:無法根治,僅能透過復健與藥物控制症狀

資料來源╱李小媛、張旭鎧、李旺祚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