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深媒體人轉戰社區里長伯,蔡坤龍不改內心的熱血記者魂,依然繼續撰文分享弱勢故事、號召大眾做公益。圖/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你喜歡你現在的人生嗎?有些人從小夢想自己創業當老闆、當農夫、當畫家…,然而,長大後卻走上另一條路、另謀他職,以至於心中一直埋藏著無法圓夢的遺憾,其實只要願意,你我的人生都能擁有無限可能、多種樣貌。為此,《人間福報》特別推出「第二人生」專欄,前往各地採訪勇於轉換職場跑道或是退休後繼續打造精采人生下半場的各行各業人士,聆聽他們有甘有苦的心路故事、展現多姿多采的人生風景。
嘉義市培元里里長蔡坤龍曾是資深媒體人,四十歲那一年轉換跑道,回嘉義老家選上里長,體驗包山包海的服務工作,更善用寫文章的能力,化身社群作家,透過臉書,分享賣地瓜的單親媽媽需幫助的故事,吸引眾多網友「雪中送炭」,讓里長不只能為民服務,還能串連網友發揮愛心做好事。
走進位於嘉義市區的「里長辦公室」,年近五十、身形瘦高的蔡坤龍正忙著為前來求助的里民解決問題,只見他一邊耐心回答里民大小疑問、一邊動作俐落地找尋解決管道,專業又熟練的模樣讓人很難想像過去的他,其實是任職《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蘋果日報》等三家報社記者的資深媒體人,從達官顯貴、企業老闆到市井小民都曾是他的受訪對象、深入報導過各行各業的人生經歷,卻選擇在四十歲那年轉業、改寫自己下半場的人生故事。
體驗不同人生 回鄉服務
談到過去的「媒體人生」,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蔡坤龍表示,因為本身喜歡寫作,畢業後向各報社投遞履歷。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自由時報》正好徵求資深記者,剛當完兵的他心想「試試看」,沒想到卻因文筆流暢洗鍊而被錄取,面試時才被主管發現他才剛畢業沒多久,但最後依然錄用他,讓自己意外成了報社當年最年輕的資深記者;後來又繼續轉戰《中國時報》、《蘋果日報》擔任地方新聞記者以及召集人。
多年採訪生涯中,蔡坤龍訪問過旅美投手王建民等社會名人以及大小選舉等各類新聞,當中最令讓他印象深刻的,就是當年轟動各界的三一九槍擊案。他說,當時為了跑槍擊案新聞,大夥可說是從早忙到晚,拚了命尋找相關人士與新聞線索來進行報導,有時就連假日也沒停下採訪腳步;當時雖然覺得辛苦,但如今回味起來卻是印象深刻,成為難忘的採訪回憶。
「媒體這一行,讓我培養出察言觀色的能力、也看到各式各樣的人生百態。」蔡坤龍表示,社會新聞記者的歷練,讓他能在短時間內整合新聞線索、了解如何找到「Key Man」挖掘新聞內幕,甚至是獨家消息。不過,儘管採訪經驗豐富,但他也希望體驗不同人生,思考下一步生涯規畫。因為父親過去曾在家鄉當了二十年老里長,熱心助人、服務有口碑,讓里民相當懷念,也讓當時打算返回嘉義老家、期盼為故鄉做事的他,決定轉戰里長、傳承父親的棒子,繼續為民服務。
撰寫弱勢故事 號召行善
不過,儘管懷抱服務鄉里的熱忱,但順利當選的蔡坤龍也深刻體會到,要當一位稱職的里長並不容易,得面對里民大大小小問題,從幫忙調解土地糾紛到為學生修電腦,都是他曾做過的服務事項,有時還得化身社區保姆,為臨時外出工作的職業婦女看顧年幼子女,讓他忍不住打趣,里長的服務是「包山又包海」,即使有些工作不在服務範圍,但只要能力所及,他總會義務幫忙、使命必達。
有趣的是,儘管從資深媒體人轉換跑道當里長,但蔡坤龍並沒有因此抹滅內心的「熱血記者魂」,每當在社會各角落,發現需幫助的弱勢族群或清寒家庭時,他總會將他們的故事撰寫成一篇篇文章,透過網路部落格以及臉書分享給大眾,往往獲得不少回響,感動許多網友挽袖做公益。像他前陣子,就撰文分享嘉義市有一名賣地瓜維生的年輕媽媽,因丈夫入獄,又臨盆在即,無力照顧兩歲幼兒、生活無以為繼,故事在臉書傳開後,吸引眾多民眾自掏腰包幫助年輕媽媽解決困境。看到民眾的熱情,讓蔡坤龍忍不住地說,能運用過去的採訪專長,幫助別人是件開心的事,未來的他還會繼續熱血下去,號召大家一同日行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