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曾遇過一株年紀比自己大的草,不到掌心大小。父親說它三十餘歲,學名叫卷柏,俗稱還魂草。圖/廖宣惠
文與圖/廖宣惠
妳曾遇過一株年紀比自己大的草,不到掌心大小。父親說它三十餘歲,學名叫卷柏,俗稱還魂草。父親以藍玉瓷盆小心養著,它枯時捲縮如拳,潤水則凜然崢嶸,隨風飄動。不似他草狂長,此草甚節制,一年僅長0.2公釐,成長速度極慢。聽聞生物學家曾將其乾燥製標本,十一年後浸入水中,它遇水又活,翠綠如初,生命強韌,令人稱奇。難怪《神農本草經》要繪聲繪影地說此物令人成仙,「驅五臟邪氣,久服輕身」。
或許節制含蓄,才是長遠之途?妳恍惚憶起那些久招不回的魂,如楚辭長歌,屈原一縷遊魂。魂歸來兮來歸魂,如何招魂?何處招魂?來歸魂兮魂來歸,為何還魂?且問,還魂如何?人的一生對天地來說太渺小,對歲月來說太匆匆。存在渺茫無解,妳想起詩僧周夢蝶《約會》裡說:「該來的,都遠山遠水的來了;該走的,都遠山遠水的走了。」清新淡雅,不帶一絲惆悵。彷彿蒼老只是宿命,如蝶詩人,也默默赴此天地之約,於前年安靜離去。
而妳又該放棄什麼,來擁有靈魂呢?妳為這生生不息的綠意打動,還魂草如蓮綻放,一點一滴醞釀溼氣,詩句如枝節交錯,傘蓋交集。枯黃過往隨回憶鮮明,妳將之捧在手心,對著一株年紀比自己大的草,任何愁緒都顯得微不足道。你想起慕色還魂之人,古今唯有杜麗娘。而她卻活在戲曲,活在畫裡、夢裡。或許千山萬水,相送相別皆無須記掛,死生都可歡慶,才不枉人世一遭。一如這草隨歲月枯榮,每次睜眼,已是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