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我對放生問題的一點淺見(下)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2016.02.14
1410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不是「放生」而是「棄置」,一九七○年代末期,台灣養殖業曾經從國外引進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福壽螺養殖,本來想作為食材而推廣,後來因為發現螺肉內有寄生蟲,而且味道不鮮美,不但放棄養殖,還被大量棄置「放生」於水道。由於福壽螺繁殖速率極快,並且喜歡啃食植物的嫩莖與幼葉,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結果造成大約新臺幣五十一億元的損失,其他亞洲國家像日本、中國大陸等地也都曾發生福壽螺過度繁殖的破壞生態事件。

菩薩道有「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即智慧)」,但是佛經有云:「五度如盲,般若為導。」也就是說:「六度」中的前五項,有如盲人一般,需要有般若(亦即智慧)來作為導航,才不至於盲目前進、方向偏差。「放生」是屬於「布施」的領域,「布施」雖然是行好事,但也很有可能會因為布施者本身的無明而導致盲目、偏差的布施行為,所以必須要有般若(智慧)來引導,才能正當、正確地行布施,所以想要奉行放生的佛教徒需要研究如何正當、正確地放生,才不至於會「亂放生」或「錯誤地放生」。

我不反對放生,但是我認為「放生」根本就不能解決,或者對治現代社會屠宰動物的「殺生」問題,其實問題的真正核心與關鍵,是在於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與型態——或者更精確一點地講——是在於現代人的「肉食」習慣與型態已經和古代人大不一樣了。問題的嚴重性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大家只要去看看麥當勞、肯德基等速食餐飲店就可以了解,現代社會大眾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肉食消費模式與型態,而要維繫這種已經全球化大規模的速食餐飲產業,其食材來源就必然是「雞、鴨、豬、牛等」的人工飼養、大量繁殖、集中管理、集體屠宰、然後加工處理,這就是整個肉食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

以美國為例,很荒謬的是,其所生產的玉米,只有一小部分是供應給人類食用,而絕大部分是給養殖的雞和牛作飼料,因為現代社會大眾要消費大量的雞排、雞腿、牛排、漢堡等等。且不論將雞和牛集中大量屠宰所產生的「殺業」問題,在人工飼養雞和牛的過程中,其所產生的空氣、水源及生態的嚴重環境汙染問題,統統都被掩蓋了,將來必然會「禍延後代,債留子孫」。

這些動物都是經由人工飼養、大量繁殖、集中管理,為了要降低養殖的成本,牠們的單位生存空間極為狹小、擁擠,從出生到被屠宰都是處於一種極不人道、極不自然與極不健康的環境。因為無法活動,所以身體的抵抗力與免疫力極差,必須注射超量的抗生素以維持並加速其生長。那些注射入動物體內的抗生素,當然也無法排出體外,最後都進了消費者的肚腸裡面,長此以往,那些經常到麥當勞、肯德基消費的饕客,其健康狀況怎麼會不亮起紅燈?

另外還有一個情況,是佛教放生團體可能原先料想不到,而且也根本無法預防的,就是他們的慈悲與善心善行,卻被存心不良的黑心人士所利用:就是因為你要購買大量的動物去放生,那麼我就想盡辦法來供應那些動物,好讓你買了去放生。所以你這一邊要慈悲「放生」,卻促使他那一邊去惡意「捕捉」,以滿足你這一邊的善心「需求」,這是極為荒謬的事,充分顯現出眾生的「無明」,可悲,可嘆!

面對這樣的大環境,我認為我們最應該努力呼籲和推動的,其實不是「放生」,而是「不要吃肉」,最起碼多吃健康蔬食,「少吃一點肉」。要社會大眾都不吃肉,在現實大環境裡當然很困難,現在時值農曆新年期間,社會上家家戶戶團聚慶祝新年,實在難免大魚大肉的,但是大家如果能夠「少吃一點肉」,屠殺動物的量就會少一點。

從「少吃一點肉」到「盡量不吃肉」,最後能夠「都不要吃肉」,那就沒有「放生」或「不放生」的問題了,所以從「少吃肉」」到「不吃肉」,這才是我們應該努力推動的方向。

(全文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