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得也哥哥,十八灘頭亂石多。東去入閩南入廣,溪流湍駛嶺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以上是明丘濬所作〈禽言〉,濬原籍閩南泉州。在朝敢言,為于謙平反,不恤物議,錢穆頌揚丘濬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流歷史人物。
馬英九巡視南海太平島引發國際矚目,唯一明確支持馬英九南巡的是對岸北京,認定此為中華民族老祖宗留下的遺產。
在馬英九執政的最後歲月,馬英九何以不顧美國公開和私下施壓,堅持非到太平島走一趟,各方反應因立場和利益不同而異,像一齣現代版〈禽言〉,夾岸鸚鵡喧嘩的後製作。
在太平島上和回台後開記者會的場景簡單,但饒富意義。馬英九宣讀預備好的講辭,集中在南海和平倡議和太平島是不折不扣的島,非如菲律賓所言礁石。
第二幕在台北,馬英九面對國際媒體侃侃而談。談中華民國的主權及和平與生態主張。
至於美國的態度,行前美國在台協會已表示非常失望,更由國務院出面,直指「我們視此舉只會升高緊張,而非降溫。」完全不認同。
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前年九月即公開表示,「兩岸在南海以九段線作為自身南海主權的依據,既不合理、也不符合國際法規範。」
馬英九行前,越南駐台北代表也提出抗議,「我們要求馬總統停止行動,不要去太平島。」並引美國、日本、歐盟、澳洲等國反對為據。菲律賓也聲明「我們提醒相關各方應共同負起責任節制行動,避免升高南海情勢緊張的行動。」
島內的反對聲音來自民進黨。既有藍綠認同分歧,也有政權轉移過渡期間的焦慮,不願概括承受馬英九引來的國際壓力。
馬英九所以非走這一遭的理由很簡單,即要證明太平島非島礁。這是衝著菲律賓宣稱太平島僅僅是岩礁而來,在馬英九任內不能平白喪失太平島的主權確認,從而爭取在南海的話語權,至於經濟海域潛藏的油氣利益已非任內可能推動。
美國反對很簡單,期於亞太平衡的戰略考量,不欲中國大陸在南海具有地緣優勢,以國際公海的自由航行權為辭,不時發出批判,還有意軍事化南海議題。
馬英九南巡太平島第二天,美軍神盾艦隨即進入中建島十二海里領海,聲明是針對兩岸和越南。美艦不來太平島而是北京控制的中建島,很明白,兩岸不論是台北或北京,南海議題都是美國的「他者」和「潛在敵人」,長久看更是如此。
就馬英九和中華民國認知而言,太平島的存在和今天越南或菲律賓聲索主權的立場是「得」與「失」的零和遊戲,不能不起而有所作為。太平島是因中華民國而存在,反之亦然。
美國反對太平島駐軍,反對中華民國海軍巡弋,都是新版的「地位未定論」和「不承認主義」,中華民國豈能沒有作為,豈能交付國際仲裁逕由菲律賓指定為岩礁,失去太平島的最大效應,即在割裂台灣和中華民國,這絕非誅心之論,而是有跡可循。
馬英九南巡太平島只是盡總統任內的基本職責,美國大張旗鼓,連番批判且動用神盾艦,是很不對稱的大動作,對台灣言,除了恫嚇還是恫嚇。
法國學者馬可.克黑朋《塑造敵人的文化》,批判西方近代的政治,特別是國際政治上,長期以來既存在「沒有指定敵人,就沒有政治」的思惟方式。豈其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