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前右)與余光中教授(後左),一同參觀「一滴墨水」展區。展場將大師書寫一筆字用完的墨水瓶,擺設成「瓶牆」,甚為壯觀。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星雲大師(前右)與余光中教授(後左),一同參觀「一滴墨水」展區。展場將大師書寫一筆字用完的墨水瓶,擺設成「瓶牆」,甚為壯觀。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人間社記者蕭惠珠大樹報導】想知道星雲大師有幾個筆名?走一趟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會發現摩迦、初參、腳夫、今覺、雲水樓主和趙無任,都是大師的化身。為慶祝佛光山開山五十周年及大師九十華誕,佛光緣美術館總館新闢「星雲大師著作藏書館」常設展,昨日正式揭幕,透過「大師與文學的因緣」、「踏上寫作之路」、「一滴墨水」、「看不見的書寫」、「暢銷排行榜」等主題,完整呈現大師示教利喜的願心。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筆耕至今六十三年,著作等身,獻出三千餘萬字、兩千七百部、譯成二十多種語言的驚人寫作成績單,更數度榮獲海內外「暢銷作家」美譽。
以譬喻、故事 領眾反思
這是全球首次以星雲大師著作為主題的常設展,開幕會上貴賓雲集。名詩人余光中讚許大師兼具文學家的文采和哲學家的深刻,透過文字般若,成功「把佛教帶進人間,把人間帶進佛教」。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評議主委暨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李瑞騰,以「最淺近的語言,傳達最深刻的道理」概括大師著作特色。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劉招明與陳秋琴伉儷表示,在海外奮鬥的日子,全憑閱讀大師「法寶」,日日與大師接心,獲得寶貴的人生啟示。劉招明說,〈老二哲學〉讓他懂得「做人要低姿態,做事要高水準」;〈有情有義〉讓他發現,想事業有成,必須情意相待。
「大師善用譬喻、故事,引領時代思潮,讓眾人擁有圓滿人生。」陳秋琴表示,早先只知道為先生祈求健康、財富,讀了大師〈為丈夫祈願文〉後,才知道祈求「道德修養」更重要,因為有了道德修養,健康、財富才有意義。
結合文學哲學 影響全球
李瑞騰發現,展場的立體設計非常別緻,觀眾可以近距離體察寫作者的智慧,彷彿感受到寫作者的呼吸聲和紙筆摩擦聲。他特別用台語朗讀、古調吟唱呈現大師詩作,聲情生動,贏得滿堂采。
余光中表示,從唐朝的王維和柳宗元,到清末民初的龔自珍和李叔同,甚至當代的周夢蝶,中國文人和佛教向來關係密切;星雲大師成功結合文學和哲學,讓法水影響全球千萬信徒,「政治到不了的地方,佛光山到得了」,成就可比玄奘西行。
余光中說,「君子敬之,小人畏之」是常人對宗教的態度,大師的著作可以讓小人「敬之」,吸引更多人接觸佛法,大師堪稱「貧無立錐,富有天下」。
大師寫作風格 受教胡適
星雲大師以「慚愧、感恩」形容自己出席開幕式的心情,認為上至學者、下至徒眾都是他的「善知識」,都是促成他筆耕不輟、弘傳佛法的善緣。「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他引用鑑真大師偈語,說明「緣」是佛法的核心,所以他樂於布施佛法,與眾人結緣。
「信仰很重要,是生命的靈魂。」大師說明他走上寫作之路的動機,在於不想當「呷教」和尚,不想靠佛教吃飯,只想認真用佛法廣結善緣,讓人們在信仰中找到生命的力量。談起自己的寫作風格,大師表示,主要受胡適「話怎麼說,文章就怎麼寫」的主張影響。
佛光緣美術館館長如常法師親自為來賓導覽。展場除了星雲大師的各種著作,還有大師早年擬定寫作計畫的手稿,以及充當書桌的縫紉機,展出文物極為珍貴。
佛光臘八粥
今年148萬碗結緣
一月十七日是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節」,也是佛陀成道紀念日,在佛教稱「法寶節」。佛光山這時期會煮臘八粥,分送十方善信;今年全國各地共送出近一百四十八萬碗臘八粥,祝福民眾新的一年聰敏靈巧、吉祥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