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思感念台灣古蹟仙 林衡道教授 文與圖/邱秀堂 |2016.01.31 語音朗讀 515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林衡道與學生們葉毓蘭(後排右一)汪詠黛(後排右二)邱秀堂(後排右三)。 圖/邱秀堂 緬懷古蹟芬芳──台灣古蹟仙林衡道教授百歲紀念活動由李乾朗教授主講和導覽。 圖/邱秀堂 李乾朗教授在《解構──李乾朗手繪台博建築》一書上,為王澤和我簽名及畫上「板橋林家花園的──來青閣」,特別珍貴。 圖/邱秀堂 文與圖/邱秀堂 小寒前的周日,煙雨濛濛有些許寒意,但往北投法藏寺的路上,心頭卻暖呼呼的,腦中不時想著「看古蹟像看花要趁早」這句話,這是「台灣古蹟仙」林衡道教授生前語重心長的呼籲。 祭拜林衡道教授(一九一五年五月二日——一九九七年一月十八日)的陽台上,有《前夜》一書(林衡道著,二○一五年十二月第三度出版),還有門生故舊最近的出版品,如李乾朗教授的大作《解構—李乾朗手繪台博建築》、王澤的《老夫子漫畫》,和葉毓蘭教授接受新黨徵召提名台灣不分區立委第一名的宣傳單,以及孝順的嘉澍為外公準備的「三界銀行」天地通寶,有台幣、美金、人民幣、歐元、日幣。 警政學者葉毓蘭教授,在她的臉書上感性的寫道:「我從二十歲參加『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擔任服務員,就追隨古蹟仙林衡道老師,走遍台灣,探討台灣和大陸血濃於水的關連。 林老師雖然在一九九七年元月離開我們,但是每一年的元月、五月,林老師的冥誕和祭日,老師的女兒蕙瑛、蕙瑤姐會排除萬難,從國外飛回台北,我們就在古蹪仙長眠的法藏寺約會,對著林老師的骨灰罐,做年度政情、輿情、卦情報告,十九年了,我們的約會仍然繼續著。」 今年榮獲行政院文化獎殊榮的李乾朗教授,李夫人淑英也說:「古蹟仙家族的召喚,對我和乾朗而言,意義非凡!十九年過去了,林老師的聲音,言猶在耳,記憶猶新。 我常在想,二十一世紀的時空下,居然還有這麼一群人,無論天上人間,咫尺天涯,彼此相知相惜,此等濃情蜜意,真是不可思議,多麼可貴呀!除了感激,更是感恩在心。」 說到「古蹟仙家族」的成員,其中李乾朗、吳淑英,汪詠黛、林淳一伉儷,及王澤和我,我們三對從戀愛至組成家庭,林衡道教授都親眼見證;而今年到法藏寺祭拜古蹟仙的日子,恰是專欄作家詠黛、淳一結婚三十五周年的結婚紀念日,不可謂不巧! 當年他倆結識於「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從青春年少相守至今,肯定是深受林教授祝福與庇佑的。 此次到「法藏寺」我有非常深的感觸。去年四月星雲大師發表的大作「貧僧受難記」文中提到:「我為東初法師編輯《人生》雜誌……從江子翠走到萬華火車站,再到台北轉到北投,下了車,外面正下著毛毛細雨……因為太晚了,也不得辦法有交通工具回台北,就留下來住法藏寺。」 林衡道教授生前對宗教有深入的研究,而林公自己曾說:「我這一生對佛教有偏愛。」因緣際會,最後落腳長眠之地,在藏經方廣青山綠水盡是禪機的「法藏寺」。 一九九七年有台灣活字典之譽的「古蹟仙林衡道教授」逝世後,林公的長千金林蕙瑛教授,每年在林公祭日、冥誕都會安排追思活動,然後到林公生前喜歡吃的餐廳午餐,今年也不例外。 去年林衡道教授一百歲冥誕,文化部、文資會等大規模辦「緬懷古蹟芬芳」的學術座談會和古蹟探訪活動。今年元月,古蹟仙林衡道教授逝世十九周年,我們對林公的懷念永不止息…… 前一篇文章 生命,我懂了 下一篇文章 【生死自在】別有天地非人間(十三) 熱門新聞 01【思鄉的父親】年夜飯的規定 2025.08.0702新加坡佛光山 祝福彌陀學校考生金榜題名2025.08.0703大馬雙語禪修營 啟發修道省思2025.08.0704父愛如山 父餵植物人兒子蛋糕2025.08.0805《365日》193萬本 全球弘揚中華文化2025.08.0706【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7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2025.08.0708【歲時‧節氣】立秋 碧樹蕭蕭涼氣回2025.08.07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者雲遊與參訪 2-12025.08.0710微型屋行動 為無家者築起希望2025.08.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一縷香氣的記憶 從七里香走到加羅板畫【生命畫語】克服未知的恐懼 感謝您為我們 撐起這片天找回與人互動的溫度人生是過客 相遇皆因緣 作者其他文章用相片寫日記所羅門王洞窟生日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