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 回歸佛陀本懷 三、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三之五)

星雲大師 |2016.01.29
92446觀看次
字級
圖/資料照片

【編按】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共分六個章節:一、總說,二、佛陀的人間生活,三、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四、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五、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六、總結,約數萬字,將陸續於出刊的《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發表,並預計於四、五月間結集出書,與本刊同為贈閱。歡迎有緣人來函索取,或發表撰寫對人間佛教的看法,共同發揚人間佛教。如經錄取,將贈閱本刊並酌資稿酬。再版時一併收錄,做為今日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對佛陀的一份供養。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雙月刊,全冊約五百頁,贈送學校、圖書館、監獄、各級機關團體等。免費贈閱一年(六期),歡迎索閱,參閱廣告版,填妥申請表格,附一年六期郵資一百二十元,擲回佛光山文化發行部。

電話請洽07-6561921轉6665-6667。如需較大數量,歡迎助印,每本新台幣一百元。

另外,佛陀教我們度眾生要用「四攝法」,要發「四弘誓願」,要我們重視在生活裡面衣食住行、行住坐臥的修行,並且要能將這許多超越的、高遠的、深長的義理,運用在日用之中,讓自己在人間的生活,獲得安寧,獲得自在,獲得灑脫。

如來的一代時教,要我們對國家忠心,對父母孝順,對人類平等……。儒家的仁道、道家的出世,雖然也有類似佛教的道理,但他們卻都是片斷的,唯有佛陀的教法徹底的圓融,所以能在人類文化歷史的長河中,獨樹一幟,歷久不衰。

人在平等中超越

平等也是佛教足以睥睨天下的教義。說到平等,在維摩丈室裡,舍利弗受女青年的教化開示,可見得有志不在年高,即使是大阿羅漢也要聽女性菩薩的開示,這不就是平等嗎?又如《華嚴經》中提到的伊舍那(休捨)優婆夷、自在優婆夷、賢勝優婆夷、慈行童女、有德童女、師子嚬呻比丘尼、婆須蜜多女、夜天女神等,由於她們對佛法皆有獨到的體證,故能引導善財童子進入法界之境。

所以,我們當代的比丘法師們,你們平時對觀世音菩薩禮拜讚歎,觀世音菩薩不是經常示現女相嗎?可見得你們對女性的尊重;可是為什麼在生活上,在做事時,卻有了男女不平等的看法,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這是因為對佛陀的平等真理完全不了解的緣故啊。

當然,不只是男女要平等,僧信也要平等,古今也要平等,甚至事理都要平等,可以說,真理本來就是平等的。因此,我題寫佛光四句偈:「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實際上,這四句偈裡,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和「忍」,才是真正佛法的精神,佛法高深的意義。

像佛教發展到今天,不少人修學佛法,開口閉口都是為了要了生脫死。但什麼叫了生脫死?我們有看到誰了生脫死嗎?

真正的了生,應該是對生不要執著,不要計較,不要貪戀;對死亡不要懼怕,不要認為死就是毀滅。其實,死亡如喬遷、如移民、如換車、如更衣,也是可喜的事情。再說,人會死是因為有生;如果不生,不就不會有死了嗎?所以生的時候,就註定有一天會死,生死不二,何必認定生就是可喜,死就是可悲的呢?你對生死能用平常心、平等心看待,那不就是了生脫死了嗎?

當今的佛教徒除了不應抱持自修自了的心態,也不要事事求佛、拜佛、念佛,一味祈求佛陀的賜予,因為這些都還是建立在貪求上。淡泊,清淨,都是佛陀教化我們的。真正的信仰,是發揚人間的佛教信仰精神,要能犠牲、奉獻,實踐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的菩薩道。人間佛教就是要發菩提心,能發菩提心才是人間佛教;所以要行佛,不要光是求佛、拜佛,行菩薩道才是真正佛陀人間佛教的精神。

人間佛陀,

活在我們的信仰裡

上述所說是依據佛陀的本懷,將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融而為一的道理。當今的佛教應該要不捨一法。你要入山修行,人間佛教不排斥你;你要修學、要創辦普利人間的事業,人間佛教也不會說不能,這就是秉持佛陀的本懷,容納空,容納萬有,大家共同存在,彼此尊重。所以,我現在寫「一筆字」的時候,常寫共生共有、共生共榮、共生共存,就是希望能把佛陀的本懷要說得讓人了解,讓人們能在生活中奉行。

我自己在佛門裡面近八十年的出家生活,慢慢體會到「空」的重要,即所謂的「心空及第歸」,若心中的肚量如虛空,你還不能容納宇宙所有的佛說的,「世界是我們心裡的世界,眾生是我們心裡的眾生,萬物是我心中的萬物」嗎?既然一切都是在我心中,我又何必要去排斥他們?所以空即是有,你為什麼不能從「空」中去體現萬有呢?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我的肚量如虛空,我還不能成為世界的主人嗎?

《華嚴經》云:「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說明虛空是不生不滅的,你能體會虛空的這種特性,就能了解生命也是不生不死的。如佛陀講生命時就說到,人從這個色身修持而能到達法身。所謂法身者,就是遍滿虛空、充塞法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的本來面目,那便是修道的目標。

今天假如有人問:佛陀在哪裡?現在以我個人的體悟告訴大家:佛陀在我們的心裡,佛陀在我們的虛空裡,佛陀在我們的信仰裡。

虛空法界 皆是佛陀真身

佛陀在我們的心裡,這個不用說,因為佛教的傳播都會提到「人人有佛性」、「佛在我心裡」、「我是佛」。但是,普世的人當中沒有闡提嗎?佛陀會在闡提的心中嗎?一些恐怖分子心中有佛嗎?在梵蒂岡的那許多大主教心中有佛嗎?所以,「佛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這句話是對的,但不是究竟的。

那麼,佛陀究竟在哪裡呢?以我七十多年的佛教生活裡所體會的佛陀,應該是在虛空法界裡。經典也說,「如來法身遍滿虛空,充塞法界」。在虛空裡,哪裡沒有佛呢?

例如:你對一張畫像禮拜,你自己認為那是佛陀,不是一張紙張;所有的金、銀、銅、鐵、水泥、木材製造的佛像,你對他禮拜,你就不會問是金、銀、銅、鐵、木材,還是水泥,你認為那就是佛陀。可見得世間萬物,我們都可以把它看成是佛陀。所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青山綠水,日月星辰,哪一樣不是佛陀的示現呢?如此看來,虛空法界應該就是佛陀的真身。

禪門裡「丹霞燒佛」、「婆子燒庵」的公案,你說,誰能認識真正的佛陀呢?有一位弘講的法師,在一次講經大座上宣說佛陀的法身遍滿虛空,充塞法界,在座聞法的信眾也感覺到偉大的佛陀真是無所不在。

這時有一位禪者,忽然對佛像咳嗽,吐了口痰。一座大眾非常的驚訝,這位弘法的講師尤其生氣,怒斥道:「你怎麼可以褻瀆佛陀,你什麼地方不可以吐痰,你怎麼把痰吐在佛像上面呢?」禪者又再咳嗽二聲,就問:「法師,我現在還要吐痰,請告訴我,現在虛空中哪裡沒有佛?我要吐痰。」

這說明了,講者是解義,行者是行道,如果解行不能合一,便難以契入佛法的深義。當然,充滿虛空,遍滿法界的佛陀真身,就更不是那麼容易能夠認識、體證的了。

其實,我們假如要說得更淺白一點,佛陀在哪裡?就在我們的信仰裡。信仰是有層次的,佛陀的樣子也是有層次的,等於達摩祖師對弟子說:道副得到他的皮,總持(比丘尼)得到他的肉,道育得到他的骨,慧可得到他的髓……。我的信仰到什麼程度,佛陀就跟著我的信仰到達什麼程度。我也祈願我們的佛教徒們不要把信仰縮小,執著與偏見是不能認知佛陀的,佛陀會和我們距離愈來愈遠。因為你要看到佛陀究竟是什麼樣子,那不是一個知識分別的世界,而是信仰的層次。你解行到了最究竟的地方,你就會體會到你活在佛陀的法身之中,佛陀的法身也在你的心中,這正是所謂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陀他不是地方性的神明,也不是三十三天裡哪一天的天主,佛陀是覺者,是真理的體現者,你唯有用至高的信仰實踐,你才能體會佛陀在哪裡。

人間佛教:還原

佛教的真實面目

這許多依據「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所闡述的根本佛法,我們也只能簡單地點到為止,其實佛陀廣大無邊的證境泯言絕慮,非心思意想所能到達,甚至於結集的《阿含經》等經典、各種有形的語言學說,又哪裡能說盡佛陀無相、無住、無念、無邊的境界呢?唯有你心中能有這種境界,佛陀才確實是會在你的心中。今日講人間佛教,我們應該從人到佛,應該依住佛陀的這種次第,慢慢地擴大自己。

所謂擴大自己,就是自他一體,物我兩忘,古今同體。有人說:「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你不願意做日月星辰嗎?你不把生命比做日月星辰嗎?有人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新人從哪裡來的?不也是我們的生命體在循環嗎?你為什麼不見你過去的自己,不見所謂「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呢?等於一江春水向東流,春水流到哪裡去了?不是還會再流回來嗎?這種生命不死、法界流轉的思想,就是普世得救的希望。你說,我們人間佛教的信仰,不建立在這種至高無上的據點,我們在信仰裡又如何落腳呢?

所以,人間佛教和傳統佛教不是有分別的,只是個人依照自己的分別境界,硬是用自己的程度把佛教給分裂了;等於唯識家講「一水四見」,天人見水是琉璃,人類見水就是江湖河海,魚蝦見水認為是他們的宮殿,假如是餓道的眾生,他見水就是濃血。

我們可以了解到佛法僧三寶的真義,究竟什麼是本來面目嗎?我們透過信仰,不管是人間佛教也好、傳統佛教也好,南北東西的佛教都好,其實,我們應體認到,一切在真理上都是沒有分別的,只是大家在那裡自我執著、自我饒舌而已。

人間佛教 世間未來光明

當今的社會,人人都歡喜有積極的人生,有幸福的人生,有希望的人生,有未來的人生,人間佛教還不值得我們大家一致來宣揚、發揮,回歸佛陀的本懷嗎?倡導人間佛教,這才是佛教未來的前途,這才是人間世界的一道光明。不要沉緬於過去傳統的、消極的、偏差的、曲解的佛教,今天我們倡導人間佛教,就是要把佛教還給它原來真實的面目:一個積極的佛教、超越的佛教、自我圓滿的佛教。

總說,佛陀的教義,各種的說法,或是大規模宣說,或是個別教示,無論對出家的弟子、在家的信徒,佛陀的教法是重視簡單、重視和平、重視天下人我一體,給人間帶來歡樂幸福、自在解脫。從煩惱中淨化自己,從凡俗中昇華世界,從有相裡超越到無量、無相、無邊的法界,那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和佛同具的法性真如,那就是大圓鏡智的法身同體。

行筆至此,我們只是希望當代大家見聞覺知的佛教,能夠把事理看成一體的關係,把人我看成沒有分別的境界,把男女和萬物同樣平等的尊重,讓我們像人間的佛陀一樣,我在眾中,眾中有我。我們就是悟道成佛,也不能離開人間、也不能離開虛空啊。(本篇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