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馬英九。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馬英九總統上午登上太平島,在島上發表談話首度提出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在「要合作,不要衝突、要共享,不要獨占、要務實,不要僵持」的「三要三不要」架構下,以太平島作為實踐「南海和平倡議」的起點,致力打造太平島成為和平救難之島。「中華民國的領土太平島,面積0.51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島中最大而且唯一擁有淡水的天然島嶼。」
馬總統說,二戰後,我國政府在1946年登陸太平島完成接收工作;太平島經濟、環境、人文等科學證據,都說明它不但天然資源充足,使用超過百年,能夠自給自足,完全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第121條的「島嶼」定義,我國在太平島長期駐有人員經營及守備,更是中華民國在太平島及其周邊行使主權的明證。
馬總統首度提出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的具體內容,主張透過「一條可行途徑,兩項必要說明,三個推動進程」,可行途徑指的是擱置爭議、整體規劃、分區開發」。兩必要說明包括:區域內各當事方都必須納入協商機制,機制是具實用性質的臨時安排,不損害各當事方的主張或阻礙未來在南海地區達成最終協議。
三階段推動進程分為近程、中程到遠程。近程方面,共同擱置爭議,儘速展開多邊對話協商,達成擱置主權爭議的共識,以國際法的原則與精神,以和平協商代替武力對抗,保證航行及飛越自由與安全,累積足夠互信制定海、空意外相遇規則及熱線等安全機制。
中程階段,推動整體規劃建立合作機制,進行資源開發、海洋保護、海上犯罪防制、人道援助等議題的協調與合作。遠程階段期待實現分區開發,經由雙邊或多邊的合作,劃設暫定合作及開發海域,建立共同管理監督機制,以進行分區、分階段的合作及開發,達到平等互惠的雙贏成果。
馬總統說,我國在2000年時由海巡署接防太平島,取代海軍陸戰隊,以具體行動表示我們反對南海軍事化的決心。為了創造未來區域內各當事方的合作契機,中華民國政府將以太平島作為實踐南海和平倡議的起點,致力打造太平島成為和平救難之島、生態之島與低碳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