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明國小推動「海洋運動」聞名,是全國首間由家長發起,把學校轉成公辦民營的個案。圖/岳明國小提供
【本報苗栗訊】少子化持續衝擊學校經營,每年都傳出學校裁併消息。偏鄉小校求生也有新方式,苗栗縣南湖國小和台北市南湖國小「城鄉共學」,讓兩校孩子交流;小班小校比例高的嘉義縣推動「親家學校」,大校帶小校;宜蘭縣則推動「公辦民營」,結合在地資源。
苗栗縣南湖國小位處偏鄉,因為和台北市的南湖國小同名,一起推動「城鄉共學」,讓兩校的學生互相交流。城市的孩子多一點鄉野經驗,也讓偏鄉的孩子多點文化刺激。
苗栗縣南湖國小校長劉陞華說,學校特色是田園農家生活體驗課程,而台北市南湖國小的特色是天文觀測,兩校先開放電子書帳號,建立數位學伴,一起共讀一本書,並實地互訪,一起觀星或種草莓。
嘉義縣小班小校比例偏高,嘉義縣教育處長王建龍說,實驗教育必須因地制宜,去年起有兩小學推動混齡教學,還有一小學推動國中小混齡。王建龍說,豐山國小去年增設國中部,可以解決鄰近地區國小畢業生必須跨鄉鎮就讀的困境,也能讓中小學混齡學習,解決生源問題。今年再推動「親家學校」,讓大校帶領小校,共享教學資源。
公辦民營 結合在地資源
位於宜蘭縣蘇澳無尾港附近的岳明國小則以推動「海洋運動」聞名,是實驗三法通過後,全國首間由家長發起,把學校轉成公辦民營的個案,收費標準比照公立學校。岳明國小發展特色課程,例如海洋教育帆船、浮潛,人文探索的水鳥保護區學習等,該校每年入學新生都成長,超過八成來自其它學區或跨鄉鎮慕名而來就讀。
宜蘭縣教育處長文超順說,今年還會有三所公辦民營學校,他認為轉民營的關鍵在於先取得家長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