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梗筆」採純手工打造,每支造型不同。圖/余采瀅
【本報台中訊】每年高接梨採收後,產生大批廢棄梨梗,梨農多以焚燒處理,造成空氣汙染。台中教育大學學生為解決空汙問題,突發奇想與台中后里仁里社區合作,研發文創商品「梨梗筆」,更將梨梗拿來染布,製成「梨染手帕」及「梨染束口袋」響應環保,形塑在地特色。
「梨梗筆」採純手工打造,每支造型不同,保留日本進口梨穗與台灣梨梗,推出後廣受好評,三個月賣出近四百支,研發學生說:「梨梗筆造型獨一無二,可說是全球唯一。」
后里仁里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林永盛說,仁里社區種植超過三百公頃梨樹,採收季過後,每年至少產生約兩萬公噸廢棄梨梗,因梨梗質地極硬,製成肥料雖然環保,但事前必須先將梨梗攪碎,再混入動物糞便,耗時又成本高,因此梨農大多直接焚燒。
文創店取經 改良成第二代
台中教育大學學生為尋找創作靈感,四處取經,拜訪超過十家工作坊及文創商店,一開始樣品粗糙,但經技術改良,已從第一代晉升到第二代,現在「梨梗筆」多了腰身及筆夾,外觀還漆蠟,更加精緻。
廢棄梨梗因造型彎曲,難以取樣及直線鑽孔,只好將梨梗分兩段組合,製作過程繁複,先要曝曬一周,接著去皮、分段取樣、鑽孔、打磨拋光、組裝筆件、最後漆蠟,完成一支至少需花費一個半小時。
學生林羿維表示,一開始動作生疏,完成一支得花四個多小時,而且失敗率高達八成,丟過上百支梨梗,後來技術成熟,雖大幅降低製作時間及失敗率,但失敗率仍有三成。
學生徐振捷說,全程採手工製造,有時拿短鋸或美工刀削著削著,不小心就流血受傷,研發及製造過程艱辛,但看到成果後,一切都值得了。
提升附加價值 發揚農村文化
台中教育大學國企系學生徐振捷說,很多文創商品只有「創意」,卻少了「文化」,但「梨梗筆」與「梨染」同時結合「文化」及「創意」,代表在地農村文化。
學生們也在社區開班授課,指導梨農製作手工筆及梨枝植物染,呼籲梨農響應環保救空汙,亦期盼梨農在農閒之餘,可自製文創品,增加梨梗附加價值,進而行銷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