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造梨梗筆 教果農搞文創

 |2016.01.26
2318觀看次
字級
「梨梗筆」採純手工打造,每支造型不同。圖/余采瀅

【本報台中訊】每年高接梨採收後,產生大批廢棄梨梗,梨農多以焚燒處理,造成空氣汙染。台中教育大學學生為解決空汙問題,突發奇想與台中后里仁里社區合作,研發文創商品「梨梗筆」,更將梨梗拿來染布,製成「梨染手帕」及「梨染束口袋」響應環保,形塑在地特色。

「梨梗筆」採純手工打造,每支造型不同,保留日本進口梨穗與台灣梨梗,推出後廣受好評,三個月賣出近四百支,研發學生說:「梨梗筆造型獨一無二,可說是全球唯一。」

后里仁里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林永盛說,仁里社區種植超過三百公頃梨樹,採收季過後,每年至少產生約兩萬公噸廢棄梨梗,因梨梗質地極硬,製成肥料雖然環保,但事前必須先將梨梗攪碎,再混入動物糞便,耗時又成本高,因此梨農大多直接焚燒。

文創店取經 改良成第二代

台中教育大學學生為尋找創作靈感,四處取經,拜訪超過十家工作坊及文創商店,一開始樣品粗糙,但經技術改良,已從第一代晉升到第二代,現在「梨梗筆」多了腰身及筆夾,外觀還漆蠟,更加精緻。

廢棄梨梗因造型彎曲,難以取樣及直線鑽孔,只好將梨梗分兩段組合,製作過程繁複,先要曝曬一周,接著去皮、分段取樣、鑽孔、打磨拋光、組裝筆件、最後漆蠟,完成一支至少需花費一個半小時。

學生林羿維表示,一開始動作生疏,完成一支得花四個多小時,而且失敗率高達八成,丟過上百支梨梗,後來技術成熟,雖大幅降低製作時間及失敗率,但失敗率仍有三成。

學生徐振捷說,全程採手工製造,有時拿短鋸或美工刀削著削著,不小心就流血受傷,研發及製造過程艱辛,但看到成果後,一切都值得了。

提升附加價值 發揚農村文化

台中教育大學國企系學生徐振捷說,很多文創商品只有「創意」,卻少了「文化」,但「梨梗筆」與「梨染」同時結合「文化」及「創意」,代表在地農村文化。

學生們也在社區開班授課,指導梨農製作手工筆及梨枝植物染,呼籲梨農響應環保救空汙,亦期盼梨農在農閒之餘,可自製文創品,增加梨梗附加價值,進而行銷社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