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落敗,競選總部的支持者看到開票結果大勢已去難過落淚。圖/王騰毅
【本報台北訊】大選落幕,選民可能會因支持的候選人落選,出現憂鬱、焦慮、胸悶或易怒等症狀,精神科醫師預估門診病人會增加,尤其藍綠變天、政黨輪替,「藍色憂鬱」更明顯。醫師呼籲民眾關掉電視、到戶外活動,避免負面情緒干擾生活。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精神健康基金會調查,二○○四年、二○○八年和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全民精神健康指數都掉到最低點,但會慢慢回升。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嚴烽彰表示,選後憂鬱是一種情緒過度期,政治取向越重的選民,憂鬱沮喪愈明顯,有些人會憤怒或哭泣,有些人在選前就出現焦慮症狀,吃不下、睡不著,當支持的候選人敗選,憂鬱更嚴重。
遭憂鬱情緒綁架的民眾,約八成可在二周內回復正常。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說,這些人需要被傾聽,他在二○○○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時碰到一群深藍選民揪團看診,彼此聚會發洩越講越絕望,集體失眠一周決定揪團看病,經給予安靜且適當環境抒發情緒,同時輔以藥物,第二周就回正軌。
嚴烽彰指出,二○○四年前總統陳水扁的「二顆子彈」事件,引起「情緒性」投票,當年選後遇到的憂鬱門診病人特別多,大多數是泛藍色彩選民抱怨二顆子彈害選情翻盤。這次選舉前一天,又發生周子瑜道歉事件,恐引發同樣效應,但還需時間觀察。
嚴烽彰分析,藍綠選民的選後情緒表達方式有差別,大部分綠色選民較本土化,看到支持的候選人選輸了,多半以憤怒及謾罵方式表達情緒,但也較能宣洩不滿,藍色選民則多出現擔憂、恐懼症狀。他猜測,這次選後憂鬱病人恐怕以支持國民黨者居多。
想預防選後憂鬱,楊聰財建議民眾先關掉電視,維持好情緒的四根柱子,包括睡得好、吃得好、動得好、笑得好,念頭轉個彎仍能有美好的明天。嚴烽彰提醒,選舉是一時的,生活才是長久的,若超過兩周還無法恢復正常作息,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以免轉變為慢性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