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 回歸佛陀本懷 一、總說 (四之二)

文/星雲大師 圖/莊美昭(人間社) |2016.01.12
3696觀看次
字級
人間佛教 回歸佛陀本懷 一、總說 圖/莊美昭(人間社)
人間佛教 回歸佛陀本懷 一、總說 圖/莊美昭(人間社)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將於1月16日出刊。免費贈閱一年(6期),歡迎索閱,填妥申請表格,附一年6期郵資120元,擲回佛光山文化發行部。 電話請洽07-6561921轉6665-6667圖/莊美昭(人間社).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編按】

人間佛教是佛陀對人間教化的佛教,不是哪一個國家的,哪一個民族的,哪一個個人的。普世的人,只要與佛有緣,都是佛陀人間的信徒。本文為年屆九十、出家近八十年的星雲大師口述,由弟子等記錄。大師生來有人間性格,和佛陀、歷代推動人間佛教的大德遙相呼應。他一生遵循著佛陀的教法,促進佛教的團結,推動佛教的人間化、現代化、藝文化、大眾化不遺餘力,對人間三好、四給、五和、六度萬行一生奉行。大師自覺老邁體衰,眼耳退化,難再聞問世事,但〈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文,從大師心田裡流瀉出對佛教古今、未來的看法,甚為難得。這也是他把一生的行事供養人間的佛陀。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共分六個章節:一、總說,二、佛陀的人間生活,三、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四、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五、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六、總結,約數萬字,將陸續於本期出刊的《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發表,並預計於四、五月間結集出書,與本刊同為贈閱。歡迎有緣人來函索取,或發表撰寫對人間佛教的看法,共同發揚人間佛教。如經錄取,將贈閱本刊並酌資稿酬。再版時一併收錄,做為今日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對佛陀的一份供養。

五戒十善,是佛陀初步給予人間的指示,不但為社會大眾訂下了一個行事的依循標準,也讓人生有了明確的依歸和指標,所以「人間佛教」就從這裡開展出來了。因此說,人間佛教就是佛陀本有的教化,「人間佛教」追根究底,它確確實實是溯源自佛陀的教法。如太虛大師所謂「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人道能完成了,佛道就會完成。

菩薩精神 人間佛教根本

後來由於佛教的演進,大乘佛教更加倡導菩薩的精神,合乎佛陀的本意、合乎人間的精神。每一位菩薩都是因為發菩提心而來成就菩薩道,所以菩提心也成為人間佛教的根本。

只不過,由於弟子的根性不同,對佛法義理的理解,乃至在修持體悟上各有不同,對佛陀的教法就有了不同的見解和主張,甚至各自執著自己的理念、想法,於是產生了所謂的「我執、法執」,也因此使得佛法的信仰難以統一,甚至影響了佛教的發展。

例如:佛陀入滅後不久,便由於弟子在教義與戒律行持上有各種不同的執著,分裂成很多的部派,所以稱為「部派佛教」。後來隨著時空的流傳,在時間上有了原始佛教和印度大乘佛教的說法;在空間上,因地理位置又分出南傳、北傳、漢傳和藏傳的佛教。甚至佛教的傳播愈傳愈廣、愈久、愈大,因此又發展了韓國式的佛教、日本式的佛教、泰國式的佛教、西方人的佛教等等。光是在中國,就分有八大宗派,單指禪門吧,又有一花五葉、五家七派的說法。

儘管佛教在發展過程中,有所謂的「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維摩詰經》),但其實「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楞嚴經》),只要大家不是在人我是非上紛爭計較,而是因為對教義的認知、理解,乃至對修持的方法、體驗不同,因此有了各自弘化的法門與方向,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壞事。就如同中國的大乘八宗,不也是各有自宗的「判教」標準嗎?但是並沒有因此分裂佛教,反而讓佛教如同百花開放,更顯得它豐富而多元,更能順應各種不同根機的眾生需要;因為大家所信仰的,都是同一個佛陀,大家所弘揚的,也都是佛陀根據「三法印」對人間說的一代時教。

然而,晚近以來,由於西學東漸,許多學者不以信仰來研究佛教,以偏執的成見兀自評判,徒然增加教義的分歧與佛教的分裂;有鑑於此,近百年以來,有識之士對於佛教的弘傳,就希望能找出一個共識,讓大家一起來發展佛教,於是「人間佛教」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首先在大陸,過去有太虛大師在各地講說「人生佛教」,一九三二年,又提出〈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同一時期,慈航法師則在南洋新馬創辦《人間佛教》雜誌(圖見下頁一九四七年創刊號)傳播人間佛教的信仰;以及一些當代學者和開明的四眾弟子,如楊仁山、歐陽竟無居士在南京設立「金陵刻經處」,宣揚文化等,乃至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長者也提倡人間佛教,大家都覺得應該要用「人間佛教」來回歸佛陀的本懷,讓佛教秉承當初佛陀「示教利喜」的精神,在人間自覺覺他、自度度人,透過「緣起中道」、「法界一如」、「同體共生」、「眾生平等」等佛法義理與思想,共同來促進世界和平,共謀人類的幸福,一時風起雲湧,「人間佛教」成為世界宗教的主流。

三好、四給

是人間佛教的

思想原則

說到人間佛教,如前提及,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本懷。因為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佛陀所說的教法,都是為人間而說的,如此,不稱為人間佛教,要說是「六道眾生」中的哪一類佛教才好嗎?難道是要稱畜生的佛教?還是地獄的佛教、阿修羅的佛教、餓鬼的佛教才好嗎?

佛教確實是佛陀為「人間」而說,所以現在我們談說人間佛教,應該要從「人間的佛陀」說起。我們從佛教的史傳記載可以知道,佛陀是人不是神!佛陀的一生在歷史上都有明確的史據可考,佛陀是覺悟的聖者,他不是像一般宗教的教主,許多都是玄想出來的神明,如玄天上帝、無生老母,或是被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玉皇大帝等。

佛陀既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也不是像某些人被刻意「神格化」而才受到崇拜。佛陀確實是經過千辛萬苦的修行,他對於人心、人性、人格等所有人的問題,都有了確實的了悟與實證。因此成道後的佛陀,他的道德、人格,他的慈悲、智慧都已經獲得了圓滿的修證,他所宣說的教法,如緣起、中道、十二因緣、三法印、四聖諦,乃至因果、業報、五戒、十善、六度、四攝等,都是真正能夠讓人們安定身心,進而解決生活、生死與生命等人生課題的無上真理。

三好四給 消業重於祈福

例如,佛教講「業報」,所謂「業」,就是「行為」,我們每個人今生的幸與不幸、命運的好與壞,都是自己行為造作的結果,也就是「業力」所致。因此,對於一般佛教徒喜歡在佛前祈福,我認為「消業」比「祈福」更重要;只要我們大家都能行三好,身做好事(就是善)、口說好話(就是真)、心存好念(就是美),內心有了善的力量,自然消災免難、增福滅罪,所以人人都要奉行「三好」,並且實踐「四給」。

「四給」就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即:「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人信心」自然不會說話傷人,「給人歡喜」自然會隨喜讚歎,這就是「說好話」(口業淨化);「給人希望」,別人有挫折,會給予鼓勵、關心、祝福,這就是「存好心」(意業淨化);「給人方便」,行事自然不會官僚而主動助人,這就是「做好事」(身業淨化),所以「三好」、「四給」融和了菩薩道的四無量心,都是人間佛教的思想原則。

只是人之性,在於有所得,因此一般人都害怕布施給人,也怕為善會吃虧、受委屈,因此感到善門難開、善事難做。其實布施就如播種,你不在田裡播種,怎麼能長出禾苗,怎麼能生出五穀呢?你不植栽種樹,怎麼能夠開花結果呢?這就是佛教的「因果觀念、業報思想」。早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就已經把這種人生不變的真理,普遍的在人間流傳了,這都是人間佛教。

了然生命

啟智慧教明理

因此,人間佛教並不是讓人迷信的膜拜,也不是叫人盲目的奉獻,人間佛教是啟人智慧、是教人明理的智信宗教,只要我們能奉行人間佛教,就能擁有佛法的智慧,就能了然生命的去來,如此不但現世「生活」能夠安心自在,還能免於「生死」的憂悲恐懼,最終得以圓滿「生命」的意義價值。

甚至,不但我們自己受益,還能惠及子孫後代,因為有了佛法信仰,我們就能夠「以無盡燈傳承後代,以自性佛覺悟心性,以三法印印證佛法,以四聖諦統攝信心,以五乘法貫通法界,以六度門進入佛國,以七覺支開展智慧,以八正道圓滿修證」。

換句話說,人間佛教的信仰是真正符合「信實、信德、信能」的宗教,能讓我們每一個人獲得生活的安住,讓我們從凡夫的煩惱裡解脫出來,讓我們看清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緣起」而有,自性本「空」;從「空」就能徹悟自己的真如佛性。然後從人到佛,可以獲得人格的昇華,人性的完成,繼而了脫世間的紛爭而獲得歡喜自在。所以人間佛教是人間真正需要的佛教,人間佛教能夠幫助眾生在人間過著幸福安樂的生活,這就是佛陀說法度眾的本懷。

解脫煩惱 讓大家安住

人間佛教不是某一個人的,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正因為人間佛教是普羅大眾都需要的佛教,人間佛教就是要幫助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法華經》),因此現在我們弘揚人間佛教,應該著重在宣說佛陀證悟的真理,如緣起、中道、因果、業報,乃至無常苦空等人間所需要的義理。

尤其要能把握佛陀化世的精神與特質,如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普濟性、時代性等。甚至我常說,人間佛教就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我們要確實把握這些原則與方向去推動、發展,而不是只在一些旁枝末節的生活儀軌上計較,徒然造成佛教徒之間的互相批評、指責,甚至彼此排斥、毀謗,這都是在分裂佛教。

還記得一九六三年,我們代表中國佛教訪問世界佛教,在日本,大正大學石橋湛山校長對我們代表團提出的一段話。他說:

「你們今天代表中國佛教來訪問我們,但你們的內心其實是看不起我們日本佛教的,因為日本的僧人現在都已經有了家庭,各自娶妻生子,你們覺得日本佛教沒有戒律。

甚至你們也看不起泰國的佛教,覺得泰國佛教光是靠信仰和供養,沒有什麼學術、義理;但相對的,泰國佛教其實也看不起你們中國佛教,認為你們已經遠離了原始佛陀時代的戒律生活,名義上是大乘佛教,實際上對佛法都沒有真正的了解。乃至日本佛教也看不起中國佛教,因為日本佛教儘管宗派多,但沒有人派;中國佛教不但有宗派而且有人派,這是讓日本佛教詬病的地方。」

像以上這種情況,大家互相歧視,彼此互不認同,如此哪能彼此親信、交流、互訪、往來呢?又怎能找到佛教共存共榮的成就呢?因此我們研究人間佛教,從人的性格來看,要讓世間的每個人都能團結、統一、合作、共識,這是很不容易達成的目標。(總說四之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