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台灣一九九三年進入高齡化社會,近年許多樂齡中心、社區紛紛推動「生命繪本」活動,讓老人用繪畫、拼貼等方式記錄人生故事。
新竹縣五峰鄉樂齡中心一○三年推動「樂齡學習」,共有一百零三位老人在桃山村、花園村及茅圃等地學習繪畫、實作等;樂齡中心更提供「宅配課程」,派人直接深入老人群聚處教學。
六十四歲的五峰鄉泰雅族人范香蘭說,親人、鄰居都會聚集在林家庄院子,去年樂齡中心進入社區後,教大家使用平板電腦,她因此第一次使用,認為操作起來與手機截然不同,透過接觸科技,體現「活到老學到老」。
屏東縣崁頂鄉四季紅生活文化促進會成立的「古錐班」,去年底出版第二本繪本,由阿公、阿嬤畫下生命故事;剛開始大家都自認不會畫畫,在老師指導下,先畫水果等靜物,再慢慢畫自己的生活。八十歲的孫金純說,想不到老來竟能拿畫筆,「比拿鋤頭還難!」她畫下小時候躲空襲的場景,為自己也為時代留下記憶。
台南金華社區三年多前開辦「銀髮小學堂」,課程涵蓋才藝、語言等,鼓勵長輩多學習,去年花兩個月指導二十多名學員製作生命繪本。若長輩畫不出回憶,指導老師就翻舊雜誌,找出類似意境;像是七十四歲的高英男不知怎麼呈現女兒出生,指導老師幫他找出剛孵出小雞的照片,代表他屬雞的女兒,眾人直呼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