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取消寒假作業,引起他縣市學生羨慕,家長有支持和反對意見。我認為不是出或不出的問題,而是出什麼樣的作業。
學校為提什學生語文能力,每學期都舉辦巡迴演說,讓學生到各班練習台風、膽識和口才,發現多數學生找篇寓言故事背誦稿子,雖然流利順暢,但千篇一律,沒有一絲改變。
我做調整,讓學生假日和家長出遊,將旅遊見聞拍照,寫成遊記,編輯成簡報,學生添加創意貼圖和優美的背景音樂。站上台侃侃而談,有人親子一同騎單車,有人報導家族聚餐,有人去遊樂園玩遊戲。演講獲得讚賞與肯定,回家獲家長讚許,學生樂於演說。
作業切身,做起來生動有趣,今年寒假的作業打算如法炮製,有的學生說要記錄鄉下過年的風光,有人想呈現領紅包大團圓的盛況,有人想留下出國旅行的記憶。這些文字和影像記錄都是下次演說的好題材,學生充滿期待。
作業出的適當,學生樂於接受,實現老師的教學目標,用心構思加上創意,不流於窠臼,達到作業的目的。
陳俊利(新北市/國小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