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明代著名書畫家唐伯虎,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列為「吳門四家」。唐伯虎生活在一個小康之家,自小就有繪畫天賦,且小有名氣,當地的富豪之家經常請他去作畫。當時的唐伯虎不免沾沾自喜,但唐伯虎的母親覺得稍有一點成就就滿足是不行的,必須專心致志,把繪畫鑽研透才行。
母親把這個道理跟唐伯虎說,讓他去跟沈周學畫。沈周在那時已是有名的大畫家,居住在離唐伯虎家不遠的地方。唐伯虎背著母親給他準備的行李去拜沈周為師,學了一、兩年後,唐伯虎認為自己畫得不錯,便開始不專心練習,想回家。沈周看出唐伯虎的心思,就讓妻子準備一桌飯菜送唐伯虎:「讓他出師吧,不用再學了。」沈周讓人把飯菜送到院子裡的一個房間,這間房唐伯虎從沒去過。
唐伯虎走進間房,覺得很奇怪,房子居然有四扇門。他從一扇門出去,另外三面也各有一扇門,而每一扇門外都是不同的風景,這一扇門外奼紫嫣紅,那一扇門外鶯歌燕舞,另一扇門外流水潺潺。唐伯虎說:「師父可真夠壞,家裡有這麼好玩的去處也不告訴我。」
唐伯虎往東門想去看那奼紫嫣紅,咚一下撞了個包;往南門想去看鶯歌燕舞時,又撞一個包;往西門想看小溪潺潺的時候,又撞了個包,頭上起了三包。他這才明白,原來三扇門和外面的風景全是沈周在牆上畫的畫。
這時沈周進來:「唐伯虎啊,吃完飯你就可以走了。」唐伯虎跪下:「老師,讓我跟您再好好學幾年吧。」從此以後,唐伯虎專心致志,又學了好多年。直到有天,沈周告訴他:「你真的可以走了,不必再跟著我。」唐伯虎的性子不再浮躁,還親自下廚,做了一桌謝師宴,感謝老師對他的栽培。
學東西,要學一樣愛一樣,學一樣像一樣,學一樣成一樣,不要淺嘗輒止、半途而廢;學習還要一生持之不懈,把一生作為學習的一生,要以終身學習的態度,去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知識的獲得。
【原文】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引自《禮記·學記》)
【譯文】凡是為學之道,以尊敬教師最難做到。教師受到尊敬,然後真理才會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後人民才懂得敬重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