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窗
《水滸傳》裡描寫人物的體魄,經常以一身好文繡來襯托其體格與武功。中國古代歷史上關於刺青最早的記載出現在《越絕書·外傳本事》,原來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其造型正是「東垂海濱,夷狄文身。」這件事情在《墨子·公孟》中也被記錄下來了:「越王勾踐,剪髮文身。」可見勾踐是剪短頭髮和紋身的。既然紋身,那麼大約是時常不穿衣服,才能將一身的刺青作為裝飾,展現出來。
《水滸傳》最著名的紋身青年是九紋龍史進,小說第二回寫道: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母子落難,暫時借住在史家村。有一天他到後槽看馬,只見空地上有一個後生打赤膊,刺了一身青龍,銀盤也似一個臉面,約有十八、九歲,拿著條棒正在比畫。王進看了半晌,不覺失口道:「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綻,贏不得真好漢!」
那後生聽說,不覺大怒喝道:「你是甚麼人!敢來笑話我的本事!俺經了七、八個有名的師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一搏嗎?」說猶未了,太公到來,喝住那後生說道:「不得無禮!」那後生道:「叵耐這廝笑話我的棒法!」太公道:「客人莫不是會使鎗棒?」王進道:「頗曉得些。敢問長上,這後生是宅上的什麼人?」太公道:「是老漢的兒子。」王進道:「既然是宅內小官人,若愛學時,小人點撥他端正如何?」太公道:「既是這樣,十分好!」便教那後生來拜師父。
那後生哪裡肯拜!心中愈發惱怒說道:「阿爹休聽這廝胡說!若是他贏得我這條棒時,我便拜他為師。」那後生隨即在空地當中,把一條棒使得風車兒似地轉,一面向王進說道:「你來!你來!怕的不算好漢!」王進只是笑,不肯動手。
太公說道:「客官既是肯教小頑時,使一棒何妨。」王進笑道:「恐怕衝撞了令郎時,須不好看。」太公道:「這個不妨。若是打折了手腳,也是他自作自受。」王進道:「恕我無禮了。」便去鎗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裡,接著來到空地上,使個旗鼓。那後生看了一看,拿條棒滾將入來,逕奔王進。王進將棒子拖在地上便走。那後生掄起棒子又趕來。王進回身,把棒往空地裡劈將下來。那後生見棒劈來,用棒來隔。王進卻不打下來,而是將棒一抽,再往後生懷裡直搠過去。這一刺,那後生的棒便丟在一旁,人也撲地往後倒了。
史進從此對王進心服口服!王進對史太公說道:「令郎肯學,小人一力奉教。只是令郎學的都是花棒,只好看,上陣無用。小人重新點撥他。」
太公見說了,便道:「我兒從小不務農業。老漢只得隨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錢財,投師父教他。又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身花繡,肩臂胸膛,總有九條龍,滿縣人口順,都叫他做九紋龍史進。教頭今日既到這裡,一發成全了他。老漢自當重重酬謝!」王進從此便留在莊上,將十八般武藝對著史進一一點撥指教。
史進醉心於武學,受王進教誨甚深!在危難之際,輕易地散盡家財投奔師傅,從而結識了另一位刺青英雄魯智深,那又是另一段精采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