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桂奇
晚清封疆大吏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外甥和女婿,年輕時,即長於書法,善於詩文。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沈葆楨攜夫人去岳父家拜年,酒足飯飽之後,翁婿二人便談論起詩文。
看到室外新月高懸,沈葆楨忽得妙句云:「一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見他吟誦時一臉自得,林則徐便潑出冷水:「我總覺得這詩境受到了局限,給人以美中不足之感!」
聞言,沈葆楨趕忙請教:「那依岳父大人之見呢?」「不妨改動一字。」就在對方眉頭緊鎖時,林則徐隨即說道:「一鉤已足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這樣一來,不僅詩境顯得開闊,意味也更加深長了!」「謝岳父大人教誨!」沈葆楨頓時嘆服不已。
古人素來注重詩教,因為詩可言志。林則徐將「何必」改作「何況」,雖僅為一字之差,但原來的自負自滿,隨即變成了自謙自強。
對這個「一字之教」, 沈葆楨日後時常提起,說它影響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