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瑀婕失明後重拾畫筆,更懂得如何經營畫面的主角。
圖/台師大設計所提供
林瑀婕繪畫作品「花海天空」。圖/台師大設計所提供
【本報台北訊】北市五常國小六年級林瑀婕,全盲前很愛畫畫。在台師大設計所師生帶領下,她重新提筆,努力畫出她看過的世界,像是玩過的盪鞦韆和放風箏等回憶,用畫筆找回久違笑容。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舉辦「用心畫畫」全盲兒童繪畫教育展,展期至十七日,擔任策展人的台師大設計所教授伊彬表示,她長期鑽研視障美術領域,過去一年多,帶領四位碩士生研發出視障繪畫教育的教案及教材,並教導五常國小和啟明學校的九位全盲兒童作畫,教學為期十六周,一周一堂,一對一授課。經過課後不斷檢討與修正,研發出適當的教學策略,老師與孩子培養了默契,也得到家長信任。
林瑀婕一家四口除了哥哥,她和父母都是視障,出生時視網膜發育不全,視力就只有零點三,本來有一些光感和色感,後來全盲。瑀婕失明前很愛畫畫,當她沒辦法再畫圖時,心情非常沮喪。不過,瑀婕心裡還留著許多影像,重拾畫筆後,彷彿想要一次畫完似的,畫面上物件很多,人也很多。經過這次學習,瑀婕體會到「留白」也是一種美,更懂得如何經營畫面的主角。她畫的《花海天空》,呈現美麗的天空,有太陽、雲與星星,滿地花海一朵朵,一個人開心地放風箏。
伊彬說,透過特別設計的教具,能讓小朋友先用手辨認物品的形狀,由觸覺建立立體概念,再轉換成平面,繪出具有空間概念的情境繪畫。教具包括:筆觸可浮凸於畫紙上,讓學生能觸讀圖像的繪圖板,以及學生能實際觸摸,了解物件在空間的排列關係的定位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