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哺乳媽媽泌乳問題棘手,「通乳師」因應市場機制出現,按摩一小時要價九百到兩千元不等,華人泌乳顧問協會前理事長蕭如芳表示,通乳師背景多元,包括按摩師、芳療師、保母等轉行,政府並無通乳師認證或專業證照,有些通乳師確實經驗獨到,有些打著通乳師名號闖江湖,亂象頻傳。
有親餵母乳的媽媽,乳腺阻塞、乳房硬塊,上網尋找「通乳師」按摩,希望讓乳腺暢通,結果腫塊未消,還掛急診。一位不具名的醫院婦產部護理師表示,每個月幾乎都遇到六、七名因錯誤按摩乳房求診的哺乳媽媽。
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毛心潔說,曾遇過哺乳媽媽因乳腺阻塞,乳頭出現小白點,上網尋找通乳師,結果通乳師竟以針頭挑出小白點,乳頭反覆感染就醫。
毛心潔說,孕婦產後住院三到五天,泌乳問題出院後才真正開始,回到家或職場,可能脹奶、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使得乳頭受傷、乳腺發炎、引起乳房腫塊等問題,很多哺乳媽媽為此沮喪、憂鬱,才想找通乳師按摩解決。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王宗曦表示,通乳師單純為產婦按摩乳房,不屬醫療行為,不違反醫療法,除非業者宣稱有「療效」才可依法管理,若純屬按摩不當,只能尋求消費爭議的途徑申訴。
通乳師按摩像「無照駕駛」,素質良莠不齊存在風險,反觀近年新起之秀─「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領有證照及泌乳諮詢經驗,全台僅八十人。王淑芳表示,泌乳顧問認證嚴格,每五年就需重考續證,但因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單次諮詢要價一千五百元到三千元不等。
國際泌乳顧問並非「通乳師」,需研修九十小時泌乳課程,泌乳諮詢經驗五百到一千小時,經「國際泌乳顧問考試委員會」認證,領有證照的泌乳顧問。她們經驗獨到,「母乳量不足,就像沒錢,光擠乳房無濟於事。」國際泌乳顧問毛心潔說,寶寶含乳姿勢、一家大小對哺乳媽媽的正向鼓勵,才是解決泌乳問題良方,哺乳問題不能只看乳房。
毛心潔說,泌乳顧問看診不只看母親,寶寶必須跟著媽媽一起來,指導含乳姿勢,更得改善許多傳統家庭對哺乳媽媽,遭逢泌乳問題後的懷疑、指責。
因此,泌乳顧問不求速效,而是以心理暗示、肩頸按摩、故事分享、非藥物性減痛哺乳照護與持續支持,「陪伴」在哺乳媽媽身旁。
王淑芳表示,二OO七年開始只有六名泌乳顧問,至今人數雖有增長,但哺乳媽媽鮮少知道這項新選擇,正積極推動將泌乳顧問納入母嬰親善醫院的評鑑指標,與納入健保的給付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