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陶瓷博物館 台灣文創亮點

郭士榛 |2016.01.03
4738觀看次
字級
活潑造型是鶯歌陶瓷博物館創作品的特色。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禮品部的文創商品都是陶博館舉辦各種比賽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吸引參觀民眾留連忘返。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禮品部的文創商品都是陶博館舉辦各種比賽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吸引參觀民眾留連忘返。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陶瓷公園打造趣味烤披薩窯④和麵包窯⑤,讓參觀民眾可以享受陶窯烤出的美食。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陶瓷公園打造趣味烤披薩窯④和麵包窯⑤,讓參觀民眾可以享受陶窯烤出的美食。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造型像跳舞的桌燈①。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健康飲用水容器--淨水器②。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一對取名「壁咚」瓷偶③,模樣可愛,造型靈活,展現年輕人的創意。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陶博館生動的多媒體科技互動展示方式與實境影片內容,受民眾喜歡。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文/記者郭士榛 圖/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

鶯歌是台灣的陶瓷重鎮,「陶瓷老街」具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座落在老街上的陶瓷博物館(以下簡稱陶博館)歷經十五年,去年參觀人數高達一百三十六萬人次,創下歷史紀錄,今年不但增加,其中不乏來自歐、美與日、韓等地觀光客,這與陶博館活潑創新的展覽手法有很大的關係。

跳躍青春 展現創舉

每次進入陶博館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不管是展示空間、建築設計、園區規畫都令人印象深刻。參觀民眾從入口走上層層石梯,越過小橋流水,迎向瀑流般頃洩而下的水牆,心情隨之沉澱下來。

陶博館整體設計以清水模、鋼骨架、玻璃帷幕打造而成,形成自然採光,呈現明亮寬闊的空間,其低調、質樸的美感,給人透射感。隨後穿越隧道,來到戶外陶瓷公園園區,於周遭各個角落可見陶藝品自然地展現其中。

陶博館館長陳春蘭表示:陶博館二○一五年十一月已滿十五年,算是個剛成年的青年,因此在展示方面,也以青春期的小叛逆展現,如一般博物館的常設展都不會做更動,而陶博館每年都有部分展區做新的變化,讓參觀民眾能看到新的呈現。

另外,館內有八成以上展品幾乎都沒有使用防護罩,開放式的展示創舉,不但能讓民眾更近距離欣賞陶藝之美,也充分展現陶博館親民的一面。

優秀作品 躋昇國際

一樓是個人陶藝品常設展,大都是年輕人的作品,以現代生活用品為主,像是造型像跳舞的桌燈①、健康飲用水容器②,甚至看到一對「壁咚」瓷偶③,模樣靈活可愛,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陳春蘭說:「這些都是來至民眾發想的新創意。」

禮品部的文創商品,都是陶博館舉辦各種比賽,評選出優秀作品的開放展示平台,提供販售通路,是吸引觀光客留連忘返的地方。這些也多是鶯歌在地的創作。陳春蘭說:「陶博館也會主動將這些作品,帶到各地文博會或國外參展,發揮博物館媒合的功能。」

為了鼓勵業者不斷創作,博物館內新品展示區也開放讓大家申請設展。另外,在陶博館的大力推動下,台灣陶瓷藝術水準也大幅提升,國際駐村計畫更吸引國際知名陶藝家造訪,尤其陶博館主辦的「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更躋身世界四大陶藝雙年展之一,吸引國際陶藝界注目。因此,陶博館也成為台灣陶藝的文化櫥窗,在國內外陶瓷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逐漸成為台灣與國際陶藝家交流切磋的最佳平台。

創新品牌 文創亮點

陳春蘭表示:陶博館的重要使命就是展現台灣陶瓷文化、提升鶯歌陶瓷產業及地方形象、推展現代陶藝創作,以及促進國際交流。

近年來更極力推動「鶯歌燒」品牌,凡是通過陶博館認證,就給予授權,大幅提高作品的價值。而獲得「鶯歌燒」授權的作品也愈來愈多,無論質或量都達到國際水準,不只獲得一般民眾的高度信任,更為鶯歌陶瓷產業帶來極大的商業效益,也因此吸引更多陶藝家投入陶瓷創作。

陳春蘭笑稱:「吃過大阪燒、文字燒、章魚燒不稀奇,吃過『鶯歌燒』才時尚!」「鶯歌燒」已然不只是陶瓷品牌,更在陶博十五周年館慶之際,由陶博館同仁花費半年時間發想、設計,推出「鶯歌燒平安幸福瓦片煎餅禮盒」,讓「鶯歌燒」變成可以吃的原創文化商品;另一個巧思;就是在腹地廣大的陶瓷公園,讓陶窯變身為披薩窯④和麵包窯⑤,讓參觀民眾在欣賞陶瓷作品之餘,也能享受用陶窯烤出的美食。

這幾年因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給地方主題博物館大展身手的機會,陶博館也搭上文創列車,更成為台灣陶瓷產業推動的重要平台,被評為「全台十大文創園區」與「全台十大必訪博物館」之一,是台灣文創的一大亮點。

教育推廣 培育人才

陶博館同時肩負著教育推廣責任,經常開設陶藝課程,提供民眾學習與進修,除此更與鶯歌高職合作,讓鶯歌高職陶工科學生,能在陶博館展出畢業成果,並開創學生畢業出路,鼓勵學生在學術和實務結合。

而歷時十七年的生肖展,也是針對高中職學生舉辦的競賽活動,過程中因生活及陶瓷學習環境的改變,學生的陶藝創作與水準也大不相同。

凡是參觀過陶博館的民眾,一定會被博物館生動的多媒體科技互動展示方式與實境影片內容所吸引,進而對於製陶的材質、拉坯、燒製等所有流程,都有清楚的認識與了解。

陳春蘭說:「陶博館的定位角色慢慢在改變,雖然當初是以博物館的組織成立,但因串連陶瓷產業上、中、下游每個環節,贏得陶瓷產業界的支持與認可。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的博物館範疇,除了帶進文創園區、文化藝術,更結合產業、消費層面,結合在地文化,為鶯歌陶藝找到無可取代的最佳定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