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張太太經營一家小百貨鋪,她的貨源來自後車站的批發店,每隔三、五天就要去補貨一趟。
那天,我們無意中搭了同一班捷運,她告訴我要去補貨,問我要不要同行?懷著一顆好奇的心,我點點頭。
第一站我們進入延平北路的巷子,約十坪大的店面,掛滿大大小小用塑膠布做成的包包。老闆是三、四十歲的年輕人,長得高高酷酷的,只見他忙著滑手機,抬頭望了我們一眼,又繼續滑他的手機。
張太太挑好貨,請老闆結帳。他一邊算帳一邊滿臉不悅地說:「妳們很奇怪耶!補那麼少貨幹嘛!我們是批發店耶!」
張太太連忙說:「其實我也想多拿一點,多賣可以多賺,但現在生意實在不好做,只好保守一點,免得壓本。好賣的話,賣完就來補貨啦!」銀貨兩訖後,老闆連個謝字都省了。
踏出店門後,我就跟張太太說:「我覺得這個年輕人不適合做生意。」張太太笑說:「古早人老早就說啦!要生個會做生意的孩子很難,不是沒道理的。」
第二站是華陰街的皮件行,老闆年約六十出頭,個子不是很高,一見到我們進門就說:「來坐!要不要先喝杯水?」我們連忙說:「謝謝!」
當張太太要結帳時,店裡還有別的客人,兩位店員都在忙,老闆立刻過來招呼。在結帳的過程中,老闆還不斷介紹新品,建議我們可以拿一些去賣賣看,說不定可以賺個便當錢也不錯,畢竟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消費群。
我們要離去時,老闆還說:「真多謝您們的捧場,以後經過就進來坐坐喝杯水,我們產品經常推陳出新,一定會讓您們生意興隆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著今天的兩位老闆,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我上了一堂教室裡學不到的珍貴課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