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抽驗二二五件免洗筷,有四件不合格。圖/陳雨鑫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天公布最新「免洗筷稽查抽驗專案」結果,發現有四家進口廠商分別自越南進口、總量超過十七公噸的免洗筷,不但檢出違規的殺菌、漂白過氧化氫,有的還含禁用的防腐劑聯苯,且大部分已在市場流通兩、三年,食藥署追查流向,推測流入市面問題免洗筷,換算數量達一百四十四萬雙以上。
食藥署今年度抽驗專案共稽查全國一百七十二家大賣場、量販店、生鮮超市等,抽驗兩百二十五件檢驗二氧化硫、聯苯及過氧化氫,結果有四件違規。
根據食藥署統計,過去五年,國內免洗筷進口大宗來源,以中國大陸銷台占八成六最多,其次為越南的一成二、印尼的百分之一點八,其他零星輸入國家則包括菲律賓、日本和加拿大等地。
本次抽驗違規免洗筷,產地均為越南,包括:維廷國際有限公司進口的「竹筷」一千八百七十五公斤、將太有限公司進口的「衛生筷」兩千兩百公斤、瑪而斯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天然環保竹筷」一萬二千六百八十三公斤,檢出「可以使用、但不得殘留」的過氧化氫。廣明竹器實業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次性包裝筷」,檢出禁用的防腐劑聯苯零點二二ppm。
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表示,違規免洗筷已要求「全面下架回收」,雖然依法可限期改善,但因處理不易,最終應會全數銷毀。業者若未能在明年一月十五日前配合回收完成,可罰三萬到三百萬元。
劉芳銘說,過氧化氫和聯苯都屬於刺激腸胃等消化道的化學物質,過氧化氫殘留過多,可能發生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長期暴露聯苯,則會導致肝功能退化,中樞和周圍神經傷害,而有頭痛、疲勞、噁心、消化不良、手腳麻痺、發抖等症狀。
他建議,使用免洗筷一定要選擇包裝、標示完整者,且外觀不要過白或有刺鼻味道,使用時也不要接觸食物太久,避免長時間泡在熱湯裡,溶出有害物質。
此外,民眾如果養成自備環保筷的習慣,除了可以避免接觸有害物質,也為永續地球盡一分心力;專家也建議,不鏽鋼材質有過重、容易燙嘴的困擾,採用木製筷子是比較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