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道】 政術與蒲盧

文/龔敏迪 |2015.12.30
2345觀看次
字級

文/龔敏迪

明嘉靖八年科舉考試,主考官高拱出的考題取自《中庸》孔子語:「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和《孟子》:「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偏愛道家的嘉靖帝不快地問內閣首輔徐階:「蒲盧何物,夷何義?」徐階回答:「夷是有恒之義,蒲盧為長生之物。」從而為高拱打了圓場,因此,大家覺得徐階對高拱有恩。

「民之秉夷」在《詩經》中為「民之秉彜」,比較好懂。蒲盧究竟是何物,後人有令人費解的不同的解釋,而徐階也沒有明說。但明清科舉是以朱熹寫的《四書集註》為根據的,而朱熹採用的是沈括《夢溪筆談》的蒲葦說。《紅樓夢》第五十回,湘雲猜李紈之謎:「一池青草草何名」,為蒲盧,也是這個意思。孔子說的是為政在人,什麼地長什麼樹,什麼人行什麼政。蒲葦用途極廣,就看在什麼人手裡了。高拱的意思是為政者要修身樹德,並以身作則,才能把國家治理好,這就是飽受批評的嘉靖帝不快的原因。

唐朝詩僧貫休說:「右聽青女鏡,左聽宣尼鐸。政術似蒲盧,詩情出沖漠。」宋人袁甫則在《蒙齋中庸講義》中說蒲盧之喻,「可謂妙於形容矣。」不知道他說的形容之物,是不是東漢鄭玄解釋的:「蒲盧,蜾嬴,謂土蜂也。」西漢揚雄《法言》說:「螟蛉之子殖而逢蜾蠃。祝之曰:『類我!類我!』久則肖之矣!」蜾嬴化蟲的故事與蒲葦之用,具有異曲同工之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