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晉國公子重耳,在晉國發生內亂之後,開始在列國之間流浪。但他並不是一個人流亡,有許多的家臣跟著他一起流亡。包括他的舅舅狐偃、狐毛,還有忠心耿耿的介子推、趙衰、顛頡、魏犨與胥臣等人。重耳等於是帶著流亡政府逃走,這些臣子大都是正直且有謀有略的人物,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重耳最早依附的國家是狄國,因為他的母親是狄國女子,娘家姓狐。臣子中的狐偃與狐毛是重耳的舅舅,留在晉國國內的狐突則是重耳的外公。重耳在狄國是很自在的,狄國攻打一個小部落,還把部落的兩個美女叔隗與季隗獻給他。重耳取了年輕的季隗,而把叔隗嫁給了趙衰,並為趙衰生下了兒子趙盾。
謀臣中最具有影響力的當然就是狐偃了,當重耳遭晉惠公追殺時,重耳從狄國逃到衛國,卻因為是個上了年紀的落魄公子(約五十五歲),衛國君主輕視他。當他們來到衛國一處叫做五鹿的地方時,肚子餓的不得了的重耳,跟田野間的農人要食物,農人們竟拿著一把土給他。氣憤的重耳本想鞭打這些人的,但狐偃跟他說,這是得土得國的象徵,重耳這才改憤怒為致謝。
後來重耳在齊國過著安逸的日子,又被狐偃等人與重耳的齊國妻子聯合串通灌醉逃出齊國,重耳酒醒之後不但拿武器要追殺狐偃,還氣的說如果回不了晉國當不上國君,就要把狐偃的肉給吃了。重耳沒吃到狐偃的肉,卻是吃了另一個家臣介子推的肉。原來介子推見重耳飢腸轆轆,於是割下自己一塊肉熬煮給重耳吃,這個行為讓重耳相當感動。
流浪十九年看盡了人世間的冷暖,大國像是齊國、楚國與秦國甚至宋國,都對重耳有著高度評價相當禮遇。但小國像是衛國、鄭國、曹國,不但不以禮相待,還做出很失禮的行為,像曹共公就偷看重耳沐浴,想要看看他的胸肌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這些舉措都被重耳的謀臣們記下來,成為日後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依據。重耳能夠大器晚成,沒有身邊這些謀臣們相互砥礪,光靠他一個人也是無法獲得成功的。
(相關內容在17:10警廣FM104.9頻道《天天樂陶陶》節目同步刊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