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傳奇劇場推出老戲新編的《哪吒少年風火輪》,台下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圖/記者楊祖宏
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推出《蓬萊大仙》。
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杜憲昌大樹報導】佛陀紀念館不只是宗教與信仰的場館,更是文化與藝術的殿堂。
來佛館參加宗教聯誼活動,除了領受各路神明的澤被、欣賞宮廟陣頭表演,和當代傳奇劇場京劇、明華園天字團歌仔戲的傳統戲曲演出,在本館大覺堂還有「記憶、技藝:一○四年度重要傳統工藝美術傳習計畫成果展」,展出國寶級藝師與藝生包括粧佛、木雕、竹編等共四十九件傳統工藝作品。透過展覽,讓民眾再度感受時代與生活的記憶,並認識傳統工藝的藝術與價值,使得台灣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與傳承。
老戲新編 口白淺顯易懂
配合宗教聯誼活動,佛館特別安排了當代傳奇劇場《哪吒少年風火輪》與明華園天字團《蓬萊大仙》的傳統戲曲演出,在菩提廣場搭建露天戲台,讓民眾再度重溫「野台戲」的記憶,現場反應相當熱烈。
當代傳奇劇場代表林朝緒表示,這次特別選排的《哪吒少年風火輪》是老戲新編,並且加入雜技元素,不僅劇情內容符合這次活動的意涵,且念白台詞比較白話易懂,而透過現場演出展現京劇的四工五法,也讓民眾對傳統京劇進一步認識,非常高興能獲邀參加活動。
而明華園《蓬萊大仙》,更是受到來佛館朝山的阿公、阿嬤歡迎,儘管日正當中,台下依然滿滿的民眾,熱烈情況可媲美正午驕陽。
「重要傳統工藝美術傳習計畫」是文化部文資局為傳承傳統工藝美術所規畫,由俗稱「人間國寶」的指定傳統藝術項目保存者,以師徒制方式,帶領藝生習藝創作,使藝生從親炙習藝的過程中,不僅技藝能夠更臻精熟,進而創出自己的風格,使傳統技藝得以流傳。
這項成果展今年首度移師到南台灣佛陀紀念館舉辦,共展出漆工藝、竹編工藝、粧佛工藝、錫工藝、木雕工藝、剪紙工藝和傳統木雕等七大類、四十九件作品,展現傳統工藝在民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創作技藝與藝術價值,配合在佛陀紀念館舉辦的宗教聯誼活動,更加貼合弘揚傳統文化的意旨與內涵,展期至明年三月六日,歡迎民眾踴躍前往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二展廳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