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取消寒暑假作業,成為熱議話題,我覺得可從幾個面向切入。
就寒暑假作業內容來看,傳統的作業強調複習上一學期課程,停留在「溫故」及知識「記憶與精熟」,九年一貫政策開始,教科書開放民間書商編撰,學校或教師選擇傳統寒暑假作業的比例,已大幅降低,許多學校自編教材,讓學習多樣化。
寒暑假作業,也要考量「城鄉差距」,都會區或社經地位較高的家長,會讓小朋友參加各種營隊,假期多采多姿。
但偏鄉學校學生,有距離與經濟上的困難,參與課外活動機會不如都會區學生,寒暑假作業存廢,應因地、因人制宜,避免政策因素,加大城鄉孩子「落差」。
從作業形式看,除紙本書寫,也可結合社區圖書館,讓學生讀傳記,或背誦名言佳句,鼓勵家長陪同作社區的文化踏查,一來創造親子共同經驗,二來了解在地文化!
也可讓學生自選主題,蒐集、整理、敘寫與轉化資料,學期初發表,藉由舞台建構,提升學生追求知識的熱情與學習動機。
作業可作為親子溝通橋梁,讓小朋友每天做兩件家事,或過年過節,寫賀年卡、明信片給祖父母或爸媽,對小朋友來說,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與生命教育!
長時間的假期是學生參與「服務學習」的最佳時機,藉由擔任短期義工,培養「與人合作」的經驗與能力,強化人際互動,看到自己的價值,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
趙文德(苗栗縣政府教育處課程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