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即蘭草,古人常以它與芷草並稱為芷蘭,比喻才質之美。史載,東晉名將謝玄少年時就以聰明穎悟聞名,與堂兄謝朗俱為叔父謝安所器重。有一天,謝安和子侄們談話,先諄諄告誡他們要努力學習、修身自愛,而後又提問:「按說你們都還未成人,品學如何,也不會影響父輩,我為什麼這般期望你們有出息呢?」眾兄弟大眼瞪小眼,一時不知如何回答。謝玄道:「這就好比芝(為『芷』的借字)蘭玉樹,是人人喜見的瑞草佳木;誰都希望看見它們生在自家的庭前階下。」後人遂以「芝蘭玉樹」比喻子弟有出息。
桂即桂花。史載西晉時,晉武帝要百官推薦賢良直言之士。濟陰太守文立保舉本州才子郤譔應選。考試的方式是,皇帝在詔書中提出問題,讓考生寫一篇解答的對策。
郤譔寫的對策深得武帝讚賞,被評為第一,武帝授其官職。後來郤譔出任雍州刺史,武帝親自為他送行,問他:「卿自以為如何?」
郤譔直言回答:「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正好比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後人遂以「折桂」比喻科舉及第,而桂花也兼備了類似的象徵意義。
擅長以物喻義的古人,用桂花和蘭草合成吉祥圖畫,特指對家中子弟個個成才的祝願,圖稱「蘭桂齊芳」。《紅樓夢》用「蘭」、「桂」為賈府子弟命名,又安排他們中舉,便是這幅圖畫語言的形象解讀了。此外,民間亦有專以郤譔之言為藍本的〈蟾宮折桂〉圖,畫小兒嬉戲桂樹之下,預祝子弟錦繡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