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嗇宮的九龍壁。圖/人間社記者連憶蘭
三重先嗇宮 熱心公益淨人心
【人間社記者連憶蘭新北報導】先嗇宮座落新北市三重區,建廟迄今超過二百六十年,因祭祀神農大帝得名,曾由當地仕紳集資重建,庇佑民眾安康豐衣足食,儼然成為三重信仰中心。
古色古香的先嗇宮,建於清乾隆二十年,初期廟宇位處近大漢溪,屢遭水患,幾次重建與遷移;現址二重埔五穀王村重建於一九二五年,廟貌殿閣層疊,樓台參差,是台灣首座由唐山、台灣二流派的匠師,左右對場施作,展現精采木雕、彩繪、石雕等工藝,呈現特殊建築風格。
「重建近一百年的古剎,要列入古蹟並不容易。」董事長李乾龍表示,先嗇宮深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經他多次申請,已定為三級古蹟。
一樓正殿主祀神農大帝,正殿龍邊配祀文昌帝君,虎邊配祀延平郡王,民眾到此必然持香參拜,祈求豐衣足食,學生則祈獲智慧金榜題名。另外,廟堂內百對楹聯,皆來自全台一流書法家、文學家的作品,也是最大特色之一。隨著工業時代來臨,農業時期的「三重大拜拜」沒落後,先嗇宮在李乾龍引領下,推動宗教文化藝術節並熱心社會公益。
「全台神明到佛館朝聖及聯誼,是一項創舉。」神農大帝今年第三年參加神明聯誼會,李乾龍崇仰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胸襟,融合不同宗教,讓神佛不分國界,眾生平等,慈悲為懷,淨化人心。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結合儒釋道,深具遠見,善用宗教力量教化人心,從事社會公益,影響社會深遠。」身為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理事的李乾龍說:「神明聯誼這麼有意義的活動,一定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