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颱風接連來襲,高麗菜創下天價。颱風過後,許多農民搶種,供過於求,導致近日高麗菜崩盤,產地三顆五十元乏人問津。
採收不敷成本,有的農民讓人免費採摘,放棄採收,任其荒蕪,不少農民直呼「心在淌血」。不禁想問問農委會:「菜賤傷農」連年上演,難道農委會沒有更積極作為?
農委會可透過農會系統,讓高麗菜「貨暢其流」,拉近產地與零售市場價差。以現今為例,產地三顆五十元仍乏人問津,但北部零售市場,一顆高麗菜要價五、六十元,為何價差這麼大?
貨物通路不暢與中間剝削有關,農委會應透過農會宣導「計畫生產」,蔬菜栽種數量管控,各縣市採配額制,或登記輪流栽種,保障合理價格。
農委會只強調「曾示警」,於事無補,應聯繫政府各部門或與民間社團和公司行號合作,大量採購,協助農民度難關。不能再讓辛苦的農民過著「菜金菜土」的生活。
蔡志鏗(北市/退休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