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學生很會計算數字、心算,但是數學學者認為僅是「小魔術、小伎倆」,對長遠培養數學人才而言並不夠。十二年國教課綱數學領域,將要求國、高中老師使用計算機教學,且進一步推動國中會考、大學學測與指考也能帶計算機入場。但家長團體堅決反對,認為計算機將引發作弊。
十二年國教數學領綱召集人、台大數學系教授張鎮華表示,英國某大學數學教授,教到一位台灣優秀學生,但發現這名台生居然不會用計算機,便寄信給教育部建議台灣加強計算機使用的教學。英國高中生也早已被要求使用可寫程式的計算機。
美國馬里蘭州一名小學數學老師表示,小一到小五不能使用計算機,要等小六學代數才可以;一名高中應屆畢業生則說,考微積分不能用計算機,但考代數如果不涉及考計算能力,就可使用計算機。
張鎮華說,十二年國教數學領綱推動「計算工具融入中小學數學學習」,只從最簡單的計算機(calculator)起手。領綱明文要求老師教開根號、以及計算三角形sin、cos等複雜數學時,可以讓學生使用計算機上的按鍵。
他舉例,學生都會手算開根號,但是開根號的意義是什麼?什麼叫根號?真的有根號嗎?都沒時間摸索學習。他說,把計算機可以做到的練習時間省下,好好探究數學方法與原理,對長遠培育人才有助益。他認為,教學既使用計算機,考試也應比照,國外升學考試也可攜帶計算機入場,台灣也應能做到。
國教署長黃子騰表示,十二年國教課綱將於一○七年實施,把計算機納入教學已定案,至於一一○年首批使用新課綱的考生能否帶計算機入考場,他認為「符合國際潮流」,但是否統一發放、規定何種規格都還在討論。
但台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認為,有些考題若使用計算機「無法評量出能力」,因此是否要變成兩階段考,一階段帶計算機、一階段不帶等試務問題,都還需討論。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則大表反對,他說,計算機教學會有城鄉差距問題,且計算機帶進考場易引發作弊,目前英文已經分兩階段考,數學若又要分兩階段考,考生壓力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