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尋找網路世界中的出路

文/周祝瑛(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2015.12.14
1574觀看次
字級

近十年來,互聯網以史無前例之速度遍及全球各角落,徹底改變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所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時代,已經降臨。尤其網絡藉著強大的滲透力,無遠弗屆的影響著每個家庭與人際關係,除了帶給人們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引起許多前所未有的可能後遺症,讓家長、學校備受壓力,亟需尋求解決之道。

中國大陸互聯網信息中心指出,中國大陸網民規模已達六點六八億,其中百分之八十八點九網民將手機作為主要上網設備,手機使用率最高的功能是通訊聯繫,如電話、QQ、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一。

至於政治大學張卿卿和交通大學陶振超等在「台灣傳播調查」研究中指出,熱中社交網路「臉書」的台灣成人以及國、高中生族,大多有對現實生活的社交現況不滿,且生活壓力大的特徵。很多人害怕錯過訊息,害怕被邊緣化,通過頻繁的臉書社交,減緩焦慮和尋找歸屬感。

同樣有英美心理學者也提出「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的人格特質,指有些人害怕錯失訊息,不斷保持與他人及團體的互動。

由於臉書上交流互動訊息通常是公開的,一般都趨向於正向的互動,往往能滿足使用者的「虛榮」心理。於是,「睡前再睏也要看一會兒手機,醒來後還瞇著眼,手就已經自動搜尋起手機」,這樣情形對許多人是否相當熟悉?

如今舉目四望,「低頭族」充斥在公車、捷運站、餐廳甚至馬路上。儘管有人開始倡導「不要被手機綁架」,卻仍舊阻擋不住這股潮流湧向更年輕的一代人。由此而來的網路成癮問題不僅存在一個國家,更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不論在中西方,只要有網路,就必然存在成人與青少年過度使用,甚至沉迷電子虛擬網路的情況。

於是,二○一三年美國兒科學會發布「兒童、青少年與媒體」報告,發現美國八至十歲兒童每天接觸各式網路媒介(如電視、電腦、手機等)長達八小時,愈大的兒童甚至超過十一個小時,美國家長也開始憂慮下一代的健康。

雖然許多研究指出:青少年染上網癮,往往是家庭教育失誤、不良網路文化和考試教育的影響。尤其青少年網癮,很大原因都來自所處的環境影響,如:家庭親子關係的疏遠,承受的心理和生活的壓力等。而治療成癮的根本在於「建立連結」與「建立關係」,讓成癮者感受到親人和朋友對他們的愛與關懷,而非只是將他們送去冷冰冰的戒癮所。

尤其從中小學開始做起,愈來愈多校長和老師會制定校園內「學生使用手機管理」等辦法。英國甚至有研究顯示,禁用手機的學生考試平均成績提高了百分之六點一,成績落後的學生進步更明顯,平均上升百分之十四。

值得一提的是;影響孩子染上網癮最關鍵的人物還是父母,環境中自小的「耳濡目染」,其實是造成孩子受電子產品誘惑的根源。建議父母收起手機等產品,避免幼小兒童「耳濡目染」,如果非用不可,就等孩子上床之後再說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