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經濟部在台東投入六點八億元設置的深層海水園區,迄今已超過十年,因水深七百公尺的管線遭埋抽不到海水,為了不讓研發計畫中斷,深層海水園區只能每月花二十萬元,購買花蓮的深層水,進行相關研發及應用。
行政院二○○六年核定在台東縣太麻里鄉三和村海邊設置占地約一點七公頃深層海水低溫利用模廠,同時規畫三十二點七公頃「深層海水產業發展園區」,供民間業者進駐設廠,管線水深七百公尺,規畫抽取一萬二千噸的深層海水,希望透過深層海水低溫特性,研發相關產業的應用,二○○九年動工興建,其間碰上莫拉克風災,知本溪口的管線,遭河砂掩埋,不過仍在二○一一年啟用,但半年後就抽不到任何深層海水。
經濟部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副主任黃子航表示,為了不讓研發中斷,只好向花蓮光隆生技公司購買深層海水,以槽車運輸到台東,供研究人員相關的研究,每年光買水費用,就超過二百四十萬元。
第八河川局主辦工程師施政杰表示,雖然台東深層海水在二○一二年斷流,不過經濟部今年五月決議,重新尋覓適當布管地點,布置水深約二百到四百公尺的試驗管線,預估每天可取水一千噸,總工程費超過二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