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費時近一年,集結南北四百多位小農、近千種農產,設置市集小舖,地產地銷。圖/中央社
【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農委會昨天舉行「社區市集」與「社區小舖」建置發表會。這是農委會為協助小農自產自銷,引進日本驛站市集概念,從北到南集結四百多位小農、近千種農產,設置了三十三處戶外社區市集或室內社區小舖,共計費時近一年,十二月中旬將全數開張。
農產品銷售往往層層剝削,限縮了源頭農民的利益,為了幫助小農自產自銷,也讓消費者在地買到新鮮健康蔬果,農委會運用農村再生計畫已設置的場域與既有建築,或是農會超市、展售中心提供的場地,作為銷售地點,並集結了四百位小農,整合八十多個農村社區資源,全國從北到南,在當地設置了這些小型的戶外社區市集與社區小舖。
農委會農糧署表示,雖然小舖與市集的攤位數量較小,但將銷售近一千種農產,也包含使用產銷履歷的農產,可望吸引注重健康、喜歡享受假日購物生活的客層消費;未來攤數增加到二十多以上時,也將引進農會超市直銷站營運。三十三處營業點已陸續開張,本月中旬會全數到位,相關資訊可上網查詢。
出席的宜蘭農民指出,目前主要作物有芥菜、白菜、青江菜、茼蒿、柚子,產品多有產銷履歷,柚子並製成精油;還經營東風有機休閒農場,並可住宿,已培養固定遊客前往消費,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