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拓跋氏問博士李先:「何物最益人神智?」答曰:「莫若書!」也就是說,讀書可增加人的智慧。教育家劉真也說過:「讀書可以沉澱塵思,昇華一個人的靈思。」宋儒朱熹說道:「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所謂「源頭活水」指的就是多讀書。
要勉人多讀書,最好就是推行「書香社會」,讓人人長時處在群書中。朝於斯,夕於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就會愛讀書。
賞讀《貧僧有話要說》的第三說〈我究竟用了多少錢〉,赫然發現,星雲大師正是一位全面,也就是全方位推行「書香社會」的人。
大師的推行書香社會,可從幾方面來說:
從設學校開始。大師循序創設學校,讓學子有機會,有地方讀書。不只在國內,還遠及五大洲,並有社區大學。
創辦《人間福報》是廣義的「讀書」,從二○○○年四月創刊,日益成長茁壯,獲得廣大讀者認同,也間接提升了讀書風氣。
編印佛教相關圖典,重編藏經,並在高市、屏東、台東、大陸等廣設圖書館,在佛光系統下,大大小小的圖書室不下三十間。
協助地震後的國中小重建,也將觸角延伸到國際、大陸,並贈送不少書到監獄。
啟動「雲水書車—行動圖書館」,讓圖書像行雲流水般開往各地學校,偏鄉社區及部落。五十部雲水車穿梭窮鄉僻壤,偏遠山區,設立五百個服務點。
大師推行「書香社會」,盡心盡力,思緒縝密,收穫一定相當多。如果政府在內的單位、機關團體,都像大師這樣的心胸(願意花錢),書香台灣指日可待。
胡坤仲(南投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