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兩岸四地三十二所大學日前破天荒簽署合作協議,共同訂定中文學術期刊的評鑑標準,以打破國際上由英文主導的格局,讓優秀的中文學術作品更容易在國際出頭。
台大、香港大學日前聯手集合兩岸頂尖大學,要獨立於英文期刊之外,自訂中文學術評鑑標準,預計一年內完成。台大校長楊泮池昨表示,長期以來,學術研究被英語系國家壟斷,遊戲規則都按照英語系國家進行,導致優秀的中文學術文章卻很難在國際發表。
但是華文世界人口占全世界六分之一,許多特殊的東方學術研究,也不適合被二手轉譯為英文。他舉例,包括儒家思想、書法、戲曲等人文社科方面的學術研究,內有豐富的中文底蘊,轉譯後不僅失去原味,也無法呈現出精髓。
楊泮池表示,華人學術表現必須能以中文登上國際,因此中文期刊也要有良好的評鑑制度。兩岸四地將共同設定期刊索引,並將兩岸的中文期刊分級,評鑑出其各級標準,而如何聘用委員、編輯來審查等,評鑑流程都會比照國際級期刊的審查方式。
因此,此中文期刊評鑑系統若成立後,華人學術文章刊登在哪個級等的中文期刊,能獲得多高的國際評價,就有所依據。衍伸出來的影響就是華人地區的教授升等、世界大學排名等,都可以根據此中文學術期刊的評鑑來做標準。
楊泮池指出,目前台灣已有TSSCI(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中國大陸也有好幾套期刊系統,未來可以結合起來。他相信在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大等眾多學校的合作下,很快就能完成。